解读:中国唯一的重水堆
1998年6月8日,采用加拿大坎杜-6核电技术、包括两台728兆瓦机组的我国首座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开工。2002年12月31日,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3年7月24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中国人成功的故事1998年6月8日,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反应堆主厂房底板浇灌第一罐混凝土时,作为主角的外方对这个中方配角还心存疑虑:秦山三期是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和平利用核能最大的合作项目,也是我国唯一一座重水堆核电站...
2019-09-18
世界核电发展现状与展望
今年1月和5月,受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推荐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邀请,笔者先后参加两个关于全球核电发展的国际会议。以两次会议主要内容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对全球核电发展的观察与思考,笔者对世界核电发展做了梳理和展望。根据IAEA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全球共有449台机组在运,分布在30个国家,核电装机近4亿千瓦,另有54台机组在建,装机约为5500万千瓦,全球核电运行堆年超过1.8万年。世界核协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核发电量超过2500亿千瓦时...
2019-09-18
欧洲老化核电厂维护运行成本高昂
未来几年欧洲超期服役的核电厂将越来越多,这将削弱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同时也会给运营商们带来高昂的维护成本。目前,核电占欧盟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28个成员国的131个核电反应堆都已经超过其服役期。通常,核电反应堆平均的运行寿命为30年。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和需求降低,电力公司的生存状况不甚理想,许多公司希望现有核电厂能延期运行至2020,以推迟投资建设新的发电项目。对许多欧盟国家来说,关闭老旧核电厂并非上策。因为...
2019-09-17
核电行业现状及阀门应用 ——访上海电气集团自仪公司核电顾问陆祖祥先生
我国大陆核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1984年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至1991年并网发电,期间,陆续建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岭澳一期核电站和江苏田湾一期核电站等。55项大型关键设备,47项实现国产化;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座引进大型商用核电站。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7年《能源指导工作意见》中明确,2017年计划开工8台核电机组,积极推进已开工核电项目建设,建成三...
2019-09-15
核电厂安全相关仪表和控制系统设计标准介绍
本文分析了美国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压水堆核电厂安全相关仪表和控制系统设计标准方面的层次和特点,对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正在进行的标准修制定工作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在我国核安全监管当局的牵头下开展对核电安全相关仪表和控制系统设计标准的评估和认可工作。引言核电法规是为达到安全、环保目标的最低要求,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核电标准是工业界制定、公认机构批准,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对...
2019-09-15
核电设备鉴定中心(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简介
2010年7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授牌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简称中心),成为落户上海的第一家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消化和吸收国际核电仪控系统的先进技术及标准规范,促进我国核电仪控系统质量测评与验证技术的标准化,提升我国核电仪控系统自主化研发和检测能力,形成我国核电仪控试验技术的制高点,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专业、独立、综合的核电站仪控设备试验验证平台。围绕中心建设,SITIIAS承担...
2019-09-15
第三届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技术研讨会召开
近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中核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技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中核集团、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广核集团、中电投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26家单位的60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评估部主任王瑞平致开幕辞和闭幕辞。与会代表就前期征选的15篇优秀论文做了主题报告,议题覆盖DCS(数字化仪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2019-09-15
CommonQ平台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核电站,采用了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方式为Common Q+Ovation。这种集成的仪控系统设计,减少了接口和软件平台的数量,提供了一个优化的结构和性能。Common Q平台属1E级,AP1000核电站的反应堆保护和安全监视系统就是在这一平台上实现的。本文着重介绍了Common Q平台的结构。关键词:核电站AP1000;Common Q;数字化仪控1 背景在和EPR的竞争中,美国西屋公司的核电技术AP1000成功中标,成为我国引进的第三代...
2019-09-15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在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落地实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日趋恶劣,能源供应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一个瓶颈,传统能源的外部性环境成本得到重视,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倾斜,核电始终被寄予厚望。根据核电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运,3000万千瓦在建的规模。核电站从工程管理、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和退役,无一不体现高端技术,仪控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
2019-09-15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仪控临时方案(一)
DCS控制系统核心控制模块,只要这些模块能够满足基本的控制需要,就方家山核电项目DCS控制系统实现全厂数字化仪控功可以进行相关系统的物理(流量、温度、液位、压力、动作时间能,从结构上可以分为零层设备、一层设备和二层设备。零等)特性试验,也就是单体试验。为了使水压试验得以进行,层设备主要包括现场传感器、被控设备以及相关的接线;一一些与RCP系统有关的系统RIS,RRA,RCV及它们的辅助层设备包括保护系统控制模块、核岛控制...
2019-09-15
智慧核电科普
智慧核电运营是核电先进运营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都将智慧核电运营系统的研究及示范建设纳入了《能源技术创新 十三五规划》 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通过智能辐射防护监控、智能巡检、智能设备管理等技术研究,构建核电智慧运营基础架构,大力开展运行支持技术研究、核电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设备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技术等智能设备管理。6D临境式核电智能管控系统,以数据融合应用为基础,以电气设备为核...
2019-09-13
平行核电:迈向智慧核电的智能技术
1 引言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不断坚持自主创新,产业规模与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1],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37台,位列全球第四;发电量达2474.7亿千瓦时,位列全球第三。清洁能源占比过小是目前中国能源结构的突出问题,过于依赖火电导致中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核电属于清洁能源,较之煤炭发电,更能节约资源,符合国家节约资源的政策。可以预见,未来5~10年,在国家政策的...
2019-09-13
中国核工业大学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9月10日,由中核华兴工程总承包(EPC)的核工业大学(天津)建设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中核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祖斌,人力资源部主任王安民、经营管理部副主任王冶,核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高立本、院长王少洪,中核华兴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中核地产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宏树,中核咨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景宇以及核工业大学建设项目相关领导出席开工启动仪式。祖斌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核工业大...
2019-09-12
李玶院士逝世 曾主持大亚湾核电站选址
我国著名工程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大亚湾核电站技术顾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地震地质论证组副组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李玶先生,因病于 2019 年 9 月 10 日19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李玶先生1924年3月20日生于湖北大悟。1943年考入原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质系,1947...
2019-09-12
中国核电出口第一站--恰希玛核电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1991年12月31日,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向巴基斯坦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合同。1993年8月1日,采用中国核电技术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1号机组开工。2000年6月13日,巴基斯坦恰...
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