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利用 不只是发电
核能不只能发电,还可以供暖、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甚至生产医用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近年来,我国核能综合利用势头渐起,维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
2023-05-15
我国核能多路径利用升级加速
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发电、供热为主的核能利用也在不断开辟新路径,持续深挖核能发展潜力。
2023-05-04
发电之余供暖供汽、淡化海水 持续扩围的核能综合利用能走多远
从江南到东北,最近两三年冬季,核能暖气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在供电的同时,核能正在发挥其传统用途以外的更多潜力。据澎湃新闻了解,国内大型核电厂正在推进多个供暖、供汽项目,商业化核电海水淡化项目也处于探索过程中。
2023-05-03
“火眼金睛”防范核材料走私!原子能院研发新型核材料探测装置
近日,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基于DDAA(快中子慢化趋势特征差分衰减分析)技术的核材料高效主动探测系统原理样机,并达到预期全部技术指标要求。
2023-04-28
加韩签署SMR合作备忘录
韩国原子能研究所 (KAERI) 与阿尔伯塔省政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MoU),以合作在加拿大省部署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SMR) 技术,包括韩国设计的 SMART 反应堆。
2023-04-21
我国核电敏捷业务与制氢业务展望
实现技术上看,核能供汽主要是从核电机组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经过多级换热,最后经工业用汽管网将蒸汽传递至工业用户。
2023-04-01
我国核能技术创新换挡加速
我国核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进一步提升安全性、经济性并加快综合利用,需要核能技术加快创新。
2023-03-27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开足马力推进核能综合利用
1公斤铀235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1700吨原油。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厂每年需要补充核燃料仅30吨,而同样容量规模的燃煤机组年耗煤量约300万吨。“双碳”目标下,作为安全、高效、稳定、可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核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核能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核能又将如何发挥降碳和保供作用?
2023-03-09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探索新型能源解决方案 推动高耗能产业脱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结合我国资源禀赋,进一步探索新型能源解决方案。”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温气冷堆可为多产业提供工业蒸汽、氢、电力的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议因地制宜开展多用途利用,推进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发展。
2023-03-08
玉屏项目列入2023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
3月3日,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23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玉屏县低温供热堆商业示范(一期)项目列入其中。
2023-03-05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开足马力推进“核能+”产业新模式落地
“看到公众对核能的期待令人感动,这是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良好促进,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更多的思考。”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
2023-03-04
持续释放亲“核”力!浙报头版关注秦山核电
当前,世界核电产业正在快速重振,我国核电业也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向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转变。据业内人士分析,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由现在的4.98%提升至10%。
2023-02-18
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长输管网工程正式开工
2月14日,在烟台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烟台海阳至威海乳山的核能供热长输管网工程启动,这是“暖核一号”三期900MW核能供热工程的配套输热管网,标志着我国首个跨地级市的核能供热长输管网工程正式开工,将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对于推动烟威地区双碳经济协同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02-15
《人民日报》聚焦秦山核电: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核电肩负重要使命。秦山核电是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理应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上迈出新步伐、探求新成效。
2023-02-07
《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2年1-12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6985.7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2年1-12月全国共有2台核电机组首次装料,详见表1。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