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保障核工业“粮食”安全
46年前,大夫诊断10年后我很可能会瘫痪,但今天我依然站在这里。8年前,我患上了中风,但今天我仍旧站立在我深爱的讲台和实验室。在梦想面前,病魔摧不垮我;在事业发展中,困难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
2023-12-05
磁约束聚变能源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磁约束聚变能源具有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优点,是未来理想的战略能源,可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
2023-11-01
32岁评上正高,她“核”德“核”能?
19岁本科毕业,24岁博士毕业,32岁成为当年中核集团最年轻的研究员级工程师,她就是汪量子华龙一号、玲龙一号这些核能领域的国之重器都有她的贡献!
2023-10-28
一分钟了解玲龙一号
铛铛!隆重介绍一下我国核电领域自主创新又一重大成果——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
2023-10-27
深耕核电36载的“拓荒牛”
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核电建设36年,到如今即将退休,他就是施工管理中心商务分部的专家赵辉尧,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关于他的核电往事。
2023-10-25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入选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
“2023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 活动中邢继入选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
2023-10-24
世界科幻作家对话中国人造太阳
10月20日,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召开的第三天,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举办了“在成都遇见未来——世界科幻作家对话中国人造太阳”主题实践活动,邀请来自全球的科幻作家走进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现场,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国重器,了解中国聚变领域的重大科技进展,通过创新科技为科幻作家点亮创作灵感。
2023-10-21
怀科学报国志 干惊天动地事 ——纪念钱三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2023年10月16日是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钱三强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以及“两弹”的研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推动中国科学院建立和国家科学研究发展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今日推出纪念文章,追忆钱三强先生。
2023-10-16
59年前的今天,“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10月1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59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位于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23-10-16
科学家观测到脉冲星发出的高能伽马射线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一个国际团队利用高能立体望远镜系统观测到船帆座脉冲星发出的高能伽马射线,能量高达20万亿电子伏特(TeV)。科学家认为,如此高能量的脉冲星伽马射线很难用现有理论解释。
2023-10-08
玲龙一号为什么被称作“移动充电宝”?
从2011年中核集团对模块化小型地的研发正式启动(项目代号ACP100,别称玲龙一号),宋丹戎的信念、工作和生活相互交织,都围绕着玲龙一号,它们共同发生化学反应,让这场以年来计时赛程耗时的马拉松,离梦想的终点越来越近。
2023-09-21
核电蒸汽发生器控制分析
蒸汽发生器液位控制系统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仪表和控制子系统,也是最复杂的子系统之一,有80多个组件和多种故障模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布尔逻辑驱动马尔可夫流程模型提供了更好的可靠性分析和更好的维护策略。
2023-09-18
全球前五大铀储量国(2023年更新)
铀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大宗商品,同时核电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0%。未来几年,全球铀需求预计将会增长,这对铀价会是一个提振。世界核能协会(WNA)的数据显示,全球现有大约60座核反应堆在建,同时现有核发电厂还计划大幅提升发电装机容量。相比之下,2022年全球铀产量(U3O8)总计57651吨。
2023-09-16
原子弹之父的风雨人生
近日,电影《奥本海默》的热播让这位科学家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其科研经历也成为热议话题。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也是将量子力学理论引入北美的第一人。但他更为人熟知的成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参与曼哈顿计划并最终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枚核武器,他也因此被称为“原子弹之父”。
2023-09-15
历经百年,放疗进入精准时代
放射治疗以独特的能量聚焦治疗方式、电离辐射和放射免疫协同抗瘤机制以及无创治疗过程,在肿瘤治疗领域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百年来,放疗技术围绕先进的治疗原理和临床应用优势,开拓创新研制了系列放疗设备,创建了系列新技术新方案,催生了肿瘤治疗模式的颠覆性变化,取得了临床疗效大幅改善的革命性成果。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