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实现核技术在空天、海洋和陆地的新突破
罗琦认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022-03-15
德国政策大逆转:不排除使用核电
欧洲天然气价格自2021年秋季开始大幅攀升,近期俄罗斯与乌克兰局势紧张,更导致价格极端波动,欧洲的能源危机再次浮上台面。有鉴于俄国油气供应出现太多未知数,原本计划今年底全面废核的德国,似乎重新考虑采用核能。
2022-03-14
共同社:日本自民党和经济界核电利用呼声强烈
以俄乌局势为契机,日本自民党和经济界要求利用核电站的呼声变得强烈。这是为了在原油和天然气供应停滞时也能确保国内稳定发电,抑制海外政局不稳和资源价格高涨的风险。另一方面,俄乌局势揭示了核电站可能成为攻击对象,或将影响日本的核电相关讨论。
2022-03-14
同方威视用科技护航双奥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管地海关,北京海关不断细化通关保障方案,进行严格监管、精准检疫、高效服务,快速通关的高效服务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深入报道。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一处副处长高延军介绍,冬奥会期间,旅客全部选择通过系统申报,手写输入量历史性地降低为0,入境通道每小时验放人数提升3倍以上,真正实现了“申报轻松、通关快捷”。
2022-03-14
2022年度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中国项目执行会议暨管理培训班在线举行
2022年3月3日-4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以视频方式联合举行了2022年度技术合作中国项目执行会议暨管理培训班。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项目官员及技术专家、2020-2021周期及2022-2023周期15个项目的22家国内执行单位共100余人与会交流。
2022-03-10
两会核声丨全国政协委员王黎明:推进核电正当时 前端保障有自信
核能是清洁的非化石能源,其不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除按计划的短暂换料维修外,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满足基荷电源可靠、经济、充足和清洁四大要求,是替代化石能源基荷电源、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最佳选择。
2022-03-10
聚焦两会丨如何避免“谈核色变”? 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关注不过分恐慌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谈核色变”不是绝对的坏事,需要敏感关注核科技,但也不宜过分恐慌,对于民用核技术发展,和平的环境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必要条件。
2022-03-09
山东核能荣获两项技术成果转化奖
山东海阳核电在美国电力美国电力研究协会举办的2021核能委员会咨询会上,获得动态预防性维修管理和蒸汽发生器管理两项技术成果转化奖。
2022-03-08
CEA、法马通和海军集团研究核推进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法马通公司和海军集团已签署了一项为期六年的核推进材料研究和实验框架协议。
2022-03-01
英媒报道:太空探索进入核动力时代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月1日发表题为《为什么太空即将进入核时代》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2022-02-28
文在寅召开能源供应链会议强调利用核电
韩国青瓦台发言人朴炅美25日通过书面简报发布称,总统文在寅当天在青瓦台主持召开全球能源供应链事务检查会议时表示,在核电站持续运行的未来60多年内,应将核电视为主力基础电力来源并充分加以利用。
2022-02-28
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和拓展核能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
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276号提案的答复复文摘要,提出稳步提高核电在能源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同时积极推进和拓展核能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全文如下:
2022-02-28
烟台将扩大海阳核能供暖范围,莱阳等周边地区在列
2月24日,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郑德雁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2年将实施海阳核能供暖能力改造工程,扩大向莱阳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范围,在中心城区推动实施工业余热供暖。
2022-02-25
国际原子能机构称核对太空任务至关重要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网络研讨会“用于空间的原子:用于空间探索的核系统”的专家一致认为,核技术将继续在未来的太空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02-24
核能综合利用新示范!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田湾开工
2月23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打下第一根桩基,这是中核集团继秦山核电开展南方核能供暖之后,积极立足“三新一高”,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地方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美丽中国,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开展的又一积极探索。
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