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技术近期的突破发展
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探讨聚变反应堆商业化道路上的所有最新发展。
2022-09-09
“世界第一环”成功发货 太钢创新驱动推进核电材料国产化
8月9日,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第一环”成功发货,这是一个世界直径最大、重量最大的无焊缝整体不锈钢锻制环形件,其直径15.673米,重达150吨,是我国第四代核电机组——福建霞浦60万千瓦钠冷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以下简称“快堆”)2号示范堆的堆容器支承环,是整个反应堆的“脊梁”,将在承受7000吨的重量下连续运行四十年,对质量和性能要求非常高。该环件以太钢316H高纯净不锈钢连铸坯为原材料打造,太钢作为该材料的唯一供货企业,圆满完成1、2号堆连铸坯的保供任务。
2022-08-29
西物院首个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交叉领域的国际项目获批
近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申请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研究项目(IAEA CRP F13022)成功获批立项。这是西物院首次承担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国际协调研究项目,标志着西物院在该交叉学科领域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认可。
2022-08-23
英国选定球形托卡马克原型聚变电厂承包商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近日选定一个由英国阿特金斯公司(Atkins)和法国艾西斯腾公司(Assystem)共同领导的联盟,作为“用于能源生产的球形托卡马克”(STEP)计划的工程交付合作伙伴(EDP),其中阿特金斯公司将作为主承包商。
2022-08-13
可控核聚变前沿探索:原子能院在激光驱动磁化“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联合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激光驱动的磁化“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KHI)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2-08-11
中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全球第二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9日介绍,截至2022年6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为全球第二。
2022-08-10
俄向ITER项目交付供电系统设备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Rosatom)2022年8月3日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交付了供电系统设备,包括磁体系统中用于供电和保护超导磁体的开关装置、母线和能量吸收电阻器。所有设备分14车运送至实验堆建设现场。俄原集团表示,这是俄罗斯在ITER 项目承担的造价最高、难度最大的任务。
2022-08-08
“亲核”派崛起 全球能源天平正在向核电倾斜?
随着“双碳”行动持续推进、能源安全战略的深化落实,核能将在支撑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核能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
2022-08-07
“人造太阳”受追捧 私人投资创新高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太阳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核聚变反应,为大自然提供最普遍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对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至关重要。
2022-08-05
【中国科学报】先进核能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努力
不久前,中科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先进核能技术是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之一。
2022-08-05
英国为何力推核聚变反应堆研发
全球正在推进研究的核聚变反应堆与传统核反应堆相比更加安全,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和高放射性核废物。作为燃料的氘和氚能够从海洋中获取,所以也被称为“梦幻能源”。另一方面,核聚变反应堆的研发技术门槛较高,有观点质疑其难以实现商用。
2022-08-02
日本着眼重启核电站以推动绿色转型
日本政府在周三启动了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 "绿色转型 "小组以重启该国的核电反应堆。
2022-07-28
核聚变能源向小型托卡马克的超级磁铁靠拢
美国政府核聚变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找到了缩小控制聚变等离子体所必需的巨大磁铁的方法,并认为这是向创造一个可行的聚变反应堆迈出的又一步。
2022-07-27
喜讯!中国船舶七一九所中标“人造太阳”项目冷却水取样系统
近日,中国船舶七一九所中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托卡马克装置冷却水系(TCWS)取样系统设计供货项目。
2022-07-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
《“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完成的,旨在统筹全委前期和未来的资助布局,引导各科学部深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科学遴选优先资助方向,着力促进多学科交叉和研究范式变革,为今后的项目资助提供方向性指导。该指导纲要也可能会随着环境目标的推进和技术路径的发展有所变化和调整。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