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造福人类 为“人造太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举行。
2020-07-29
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2020-07-29
国家核电、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强强联合!又一重量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020年7月15日,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在合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07-20
美国小型实验室在聚变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位于新泽西州劳伦斯维尔等离子体物理公司(LPPFusion)的研究团队在2016年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实现了28亿度的离子温度,是大型聚变试验设施ITER最高纪录的15倍多。
2020-07-17
英国政府为下一代核电技术研发拨款4000万英镑
2020年7月10日,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BEIS)发布声明称,该部已拨付4000万英镑(约合4983万美元)用于开发下一代核技术,包括微堆、聚变堆和使用熔融铅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设计。
2020-07-15
NASA的新太空反应堆采用的是核裂变技术
核科普:NASA的新太空反应堆采用的是核裂变技术。
2020-07-10
“人造太阳”向终极能源再进一步,3D打印还能为聚变堆打什么?
核能可以通过三种核反应释放。其中,核裂变是指较重的原子核分裂释放结合能,比如原子弹爆炸;核聚变是指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释放结合能,比如氢弹爆炸;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因其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释放的能量量级也较低。
2020-06-28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安装开启,人类离“造太阳”更进一步
可控核聚变装置俗称“人造太阳”,是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近日,我国传来好消息: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为“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安装工作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中国向核能高端市场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将为我国深度参与聚变国际合作、自主设计建造未来中国聚变堆奠定坚实基础。
2020-06-15
首位中国科学家加入国际核聚变组织(ITER)项目核心物理模拟研究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8日对外发布消息称,该校物理学院副教授王丰通过层层筛选,正式加入国际聚变能组织(ITER)项目核心物理模拟研究团队,参与承担该项目的集成模拟平台关键建设任务,这是首位中国科学家加入该团队。
2020-06-09
欧洲委员会授予聚变动力示范堆框架合同 助力聚变能发展
欧洲委员会已向一个由意大利安萨尔多核能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等组成的财团授予了一份为期4年、价值1100万美元的框架合同,用于国际热核实验堆后继项目聚变动力示范堆的预概念设计。
2020-06-03
英国原子能机构签署框架协议助力聚变能发展
英国原子能机构(UKAEA)斥资数百万英镑与Assystem、DBD、罗-罗公司等9家公司签署了长达4年的工程设计服务框架。该框架将允许企业与研究核聚变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UKAEA密切合作,这意味着UKAEA将能够利用世界领先工程公司的专业知识并在需要时召集专家开展一系列项目。
2020-06-02
国际“人造太阳”开启核心安装工作 中核集团牵头完成ITER杜瓦底座吊装
当地时间5月28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拉开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
2020-05-29
全国政协委员段旭如:从成都到卡达拉舍 看中国人探寻人造太阳升起的轨迹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介绍,全世界启动ITER计划,包括中国参加ITER计划,是由于大家都认为ITER是实现聚变能和平利用的最关键一步,所以全世界都在集中力量确保ITER建设的成功也确保ITER建成以后能顺利的实现它的目标,为下一步在国际上,包括中国开展聚变能的研发包括建造自己的聚变堆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科技创新是引领工业革命的关键,也是人类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核聚变能源要想实现,那么很多的关键技术还有待攻克,这要靠科技创新来突破。
2020-05-26
经济半小时:一起种太阳
人造太阳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本质都是太阳的能源,而太阳的能源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创造出一个人造太阳,从而获得源源不绝的能源。
2020-05-26
中核集团核聚变加料技术取得突破
等离子体加料为聚变反应补充燃料,是磁约束聚变的一项关键技术。日前,我国对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加料技术取得新突破: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对SMBI注入的超声过程开展了研究,首次获得了高真空条件下的超声分子束束流特性,该进展为提升SMBI注入器性能,研制磁约束聚变装置先进加料技术提供了支撑。SMBI束流特性的测量与研究是提升加料系统能力和拓展其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SMBI束流是工...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