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段旭如:从成都到卡达拉舍 看中国人探寻人造太阳升起的轨迹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介绍,全世界启动ITER计划,包括中国参加ITER计划,是由于大家都认为ITER是实现聚变能和平利用的最关键一步,所以全世界都在集中力量确保ITER建设的成功也确保ITER建成以后能顺利的实现它的目标,为下一步在国际上,包括中国开展聚变能的研发包括建造自己的聚变堆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科技创新是引领工业革命的关键,也是人类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核聚变能源要想实现,那么很多的关键技术还有待攻克,这要靠科技创新来突破。
2020-05-26
经济半小时:一起种太阳
人造太阳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本质都是太阳的能源,而太阳的能源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创造出一个人造太阳,从而获得源源不绝的能源。
2020-05-26
中核集团核聚变加料技术取得突破
等离子体加料为聚变反应补充燃料,是磁约束聚变的一项关键技术。日前,我国对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加料技术取得新突破: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对SMBI注入的超声过程开展了研究,首次获得了高真空条件下的超声分子束束流特性,该进展为提升SMBI注入器性能,研制磁约束聚变装置先进加料技术提供了支撑。SMBI束流特性的测量与研究是提升加料系统能力和拓展其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SMBI束流是工...
2020-05-10
[磁约束聚变]我国超声分子束注入加料技术取得新进展
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5月5日报道,我国对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加料技术取得新进展,核西物院科研团队首次对SMBI注入的超声过程和束流特性开展了研究,该进展为提升SMBI注入器性能,研制磁约束聚变装置先进加料技术提供了支撑。超声分子束注入加料是我院原创的聚变加料技术,已在国内外10余个聚变实验装置上得到应用,如我国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东方超环(EAST)、中美联合托卡马克(J-TEXT),以及法国的Tore-S...
2020-05-06
人造太阳“心脏”安装开启 中核集团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场迈出实质步伐
当地时间4月2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在法国举办杜瓦底座移交仪式。至此,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期开展杜瓦底座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为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后续安装工作全面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全球核能在疫情挑战下逆行发展增加了信心。这是中国向核能高端市场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将为我国深度参与聚变国际合作、自主设计建造未来中国聚变堆奠定坚实基础。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
2020-04-22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首部真空容器在韩国组装完成
中国核电网讯:韩国国家核聚变研究所于20日举行了ITER真空容器第一部分竣工典礼。下午,韩国现代重工株式会社(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Ltd.)总裁韩英石(Young-Seok Han)对外表示:感谢韩国工业界,学术界,研究界和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很高兴能克服许多技术局限性,在接受最后的检查与包装后,真空容器会在5月中旬运往法国,预计将会在7月处抵达目的地。据介绍:ITER真空容器是甜甜圈状的超大型结构,高度为11.3m,直径为19.4m,重量为5000吨。真...
2020-04-2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首个超导磁体抵达法国
中国核电网讯:经过一个月的运输,ITER装置首个超导磁体抵达法国。据了解,该超导磁体整体为D形,高十七米,宽九米,总共十八个。欧洲负责制造9个(8用1备),日本制造9个。该超导磁体将产生1.5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来模拟恒星的核聚变。指导ITER建设的意大利工程师Sergio Orlandi介绍:超导磁体的到来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尽管处境非常困难,但实际上,ITER的建筑工地从未停止过,甚至增加了工作人员。从威尼斯的Marghera港口到法国的ITER,这条超磁体的运输...
2020-04-21
谌继明:为中国核聚变闪耀世界舞台贡献力量
在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和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受理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多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四川省突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从事聚变堆关键材料和部件制作技术研发的许多年里,一项又一项成就印证着他的聚变初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助力他点亮了聚变领域里的一颗颗明星。他就是中核集团劳动模范、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谌继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科技合...
2020-04-16
美国嘉科(Jacobs)获2500万美元ITER合同
中国核电网讯:近日,国际热核实验堆组织(ITER)和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聘请了能源、工程和建筑服务公司嘉科 (Jacobs Engineering Group)来支持聚变研究,并授予该公司2500万美元的合同。据了解,合同内容包括: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员维护与工作时暴露于辐射的强度,监控聚变反应堆的真空容器腐蚀,建筑除尘除污系统等。Jacobs国际高级副总裁克莱夫·怀特(Clive White)表示:这些新合同增加了我们对ITER项目的可观的长期贡献,使我们始终处于核聚变...
2020-04-15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装置中央线圈从俄罗斯发往法国
中国核电网讯:4月9日,由俄罗斯埃夫雷莫夫电物理仪器科学研究所NIIEFA(D.V.Efremov Institute of Electrophysical Apparatus | Russia)制造的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装置 (ITER)的中央线圈从圣彼得堡发往法国。据介绍,此次所运送到法国的零件包含了极场线圈母线中央螺线管校正线圈以及母线梁和电阻器支架。NIIEFA表示:目前国际热核反应堆的施工现场已经到了部署电力系统的环节,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我们也有必要按时交付零件。...
2020-04-13
ITER组织总干事比戈看望慰问 中核二三抵法21名员工
法国时间4月9日16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组织总干事比戈来到ITER项目部生活营地,看望慰问刚刚抵达法国的21名中核二三员工。CNPE联合体TAC1项目总指挥李强、总经理温儆吾、副总经理黄险峰等陪同慰问。比戈与21名员工见面交流在与21名员工见面交流时,比戈对大家逆行来到法国参与ITER项目建设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比戈表示,因为疫情原因,法国边境关闭,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了大家的到来,ITER组织和CNPE联合体在背后做了大...
2020-04-12
中核人“逆行”出征助力打赢“人造太阳”建设首个攻坚战
4月8日,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的协助和推动下,中核二三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实现首批交付,共18个包装箱发运法国。此次首批交付,进一步增强了中核二三参与ITER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了中核二三在国际核能领域的影响力。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是ITER核安全部件之一,对等离子体的点燃、维持和控制,以及真空容器壁清洁有着重要作用。该管道制造要求高、难度大,涉及弯管较多,且弯管半径小,相比核...
2020-04-09
重大突破:“人造太阳“东方超环1亿度运行近10秒
据央视报道,中国自主设计的核聚变实验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行了近10秒。核聚变被视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现在的问题就是核聚变技术还不够成熟,因为引发核聚变需要超高温度,如何制造、控制这个温度是个问题,一种解决方式就是超导托卡马克,利用磁约束控制等离子体发热实现超高温。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我国第...
2020-04-07
意大利计划投资5亿欧元建造核聚变试验堆
中国核电网从意大利能源公司Eni获悉:一个耗资5亿欧元的项目的详细计划已经开始,计划在罗马弗拉斯卡蒂(Frascati)的一个研究中心建造一个聚变分流托卡马克试验反应堆。据了解,建设预计将持续7年,并计划于2025年12月完成。建成后的测试阶段将持续约六个月,之后将开始反应堆研究实验。
2020-03-31
核裂变与核聚变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为何都能释放能量?
核裂变与核聚变释放能量,是以铁-56为分界线的,铁-56的比平均结合能最低,是所有原子核中最稳定的。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