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离去”的快堆
从民用核工程发展的早期,快堆就已经开始设计。尽管快堆有许多潜在优势,但该行业一直受到持续的技术挑战困扰,阻碍了预期的增长轨迹。随着增殖技术的进步,这一切可能都将发生改变。
2022-12-02
给核电站“加油”,原来这么复杂!
核电站要“加油”,但他加的可不是汽油,他加的是极其重要的核燃料组件,装料就是给核电站“投喂”核燃料组件,简单来说,就是将全新的核燃料组件装入反应堆压力容器里。
2022-11-25
李德平:他是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也是永恒的追问者
在我国,辐射防护是一个容易被人误读的专业领域,而有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其中追问、探索,他就是核工业功勋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平。
2022-11-24
作为清洁能源,核聚变有这6大优势
随着世界向净零排放迈进,人类迫切需要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能源。核聚变技术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家政府和雪佛龙(Chevron)和谷歌(Google)等私营公司的关注。彭博资讯社估计,核聚变市场最终可能价值40万亿美元。Virtual Capitalist网站发表信息图,介绍了聚变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
2022-11-20
核聚变中粒子行为“出人意料”
英国《自然·物理学》杂志14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团队基于实验结果认为,离子(带净电荷的原子)在聚变反应中的行为不同于此前预期。这些发现或为未来设计激光聚变能源带来新见解,而了解粒子“出人意料”行为的根本原因,对于实现稳健和可重复的点火可能非常重要。
2022-11-17
JET聚变堆挑战
聚变反应堆退役面临的放射性挑战,与裂变堆相比相对较小。重新调整聚变堆场地用途则是更为紧迫的挑战。JET正在招募一支团队来承担这一任务。
2022-11-14
对核废料处置的深入思考
长期以来,成功创建高放射核废料深层地质处置场一直是核工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如今,该行业一系列的突破似乎在探索的尽头露出了曙光。
2022-11-11
这张照片,记录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故事……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后场区集体照(第一排左起:王茹芝、张蕴钰、程开甲、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张爱萍、刘西尧、李觉、吴际霖、陈能宽、邓稼先)
2022-11-11
核能制氢前景几何?
氢能是清洁的二次能源,在清洁燃烧、氢燃料电池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更为重要的是,氢气可以将电力的生产与消耗脱钩,作为清洁能源载体,可以气态、液态、固体氧化物等多种形式存储和运输,且能量密度大、储能时间长,因此是一种可实现大规模、长周期的储能手段。
2022-11-11
核电站数字I&C系统优势分析
罗伯特·安蒙(Robert Ammon)和马克·伯津斯基(Mark Burzynski)提出了向数字仪表和控制技术过渡的理由: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安全的设计,降低了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退化问题。
2022-11-09
核电价格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来看看各核电大国的做法
电力产品兼有商品与公共品属性,其特殊性决定了电力市场需要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生产消费,实现全社会电力市场有效运转。核电价格形成机制须综合考虑国家能源结构安排、产业发展政策、国家能源保障、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等多重因素,需持续探索管理体制及市场化的最优平衡点。
2022-11-08
从核说起|为了搞出“钢铁侠”胸口那玩意 中国科学家又有重大突破?
2022-11-08
核能领域的综合后台管理
当今世界日益增长不确定性,让人们对于保障性工程,以及在管理和项目风险最小化方面的保证愈加重视。。
2022-11-07
核能供暖,你了解吗?
核能供暖是指以核能产生的无放射性蒸汽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的城市(群)集中供暖方案。
2022-11-02
今天,缅怀钱老!
他是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人曾形容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是钱学森!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