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峰:锆铪分离专利技术引领国家高端制造业升级

2019-09-15 18:40    材料国产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如今的中国不乏科技创新者,更不乏颠覆性技术,朱兴峰发明的锆铪火法分离技术便是其一,针对目前我国锆铪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问题,我们再次采访到了锆铪火法分离技术发明人、上海哈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峰先生。  记者:朱总好,非常高兴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如今的中国不乏科技创新者,更不乏颠覆性技术,朱兴峰发明的锆铪火法分离技术便是其一,针对目前我国锆铪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问题,我们再次采访到了锆铪火法分离技术发明人、上海哈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峰先生。

  记者:朱总好,非常高兴能再次采访到您!我们知道,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的水平决定着该国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总体水平,而高端的新材料又直接决定着高端制造业的水平。高纯度的锆和铪就是高端新材料的杰出代表。首先请朱董为大家介绍一下锆铪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下它在国内的技术现状和功能地位。

  朱 董:锆和铪,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两种特殊的金属材料,并不具备特殊的意义。但事实上,锆具有独特的核性能,其中子吸收截面小,在高温、高压以及水中有优良的耐蚀性,在核反应堆内又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因而经常被用做核反应堆的燃料包壳材料和堆芯结构材料。

  而铪具有可塑性、易加工、耐高温、抗腐蚀的特性,铪的热中子捕获截面大,是较理想的中子吸收体,可用做原子反应堆的控制棒和保护装置。

  锆、铪耐高温、耐辐蚀及具有独特的核性能,使得他们不仅在核军工、核电等工业中可以分别用于反应堆包壳和结构材料、反应堆控制材料,而且在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冶金、制药、电子等领域也应用广泛。核工业应用所需的核级锆、铪材料更是属于稀有的金属材料。

  在核军工领域,随着我国航母等军事舰艇、军事装备的升级换代及军工的发展,核级锆、铪的总需求量更是快速增长。只有实现高纯度锆铪产品的国产化、产业化,才能加快我国高端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记者:目前,您发明的锆铪分离技术在国内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它的产业化和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朱董:“氧化锆/氧化铪混合物的火法分离方法”,是我2011年发明的,2015年10月28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证书,后来此项发明被北京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价值为93.9822亿元。2017年1月,项目正式落户浙江嘉兴港区。我们想用自己的创新技术,打造锆铪新材料产业基地,助力中国高端制造升级。我的项目计划融资100亿元,设计年产20万吨锆,3000吨铪,2万吨无铪纳米级氧化锆,项目分三期完成。目前,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我相信,随着国家对于科技强国战略部署的不断升级,锆铪分离技术,将在航空发动机、潜艇液压涡轮制造等国家战略级科技发展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的产量实现我们所希望的产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中国铪的事业就会越来越强大,中国航天发动机也会成为世界最强。

  我的锆铪分离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应用领域的市场有两个万亿级的。第一个万亿级的直接是锆,铪,纳米级氧化锆延伸出来的高端制造,涉及到核电,造船,环保,锂电池,精密制造设备,化学制造,航天航空,大健康产业等产业。第二个隐形产业是万亿级的,由于铪的新材料可以打造3000度的高温炉,直接制造出世界上最顶级分离装备用于纯化硅,石墨,钛,二氧化硅,以及助力石墨烯与碳纤维的产业化,解决芯片硅,碳,纳米级二氧化硅的国产化,成就其它领域的高端制造国产化。

  记者:据了解,目前世界上高纯度锆、铪市场份额被几个国家所占,这一类材料至今仍依赖于进口,成为制约中国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瓶颈。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扭转现状?

  朱 董:现在我国核电用的锆管及锆合金材料由于受分离技术的限制,产品开发与应用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致使这一类材料至今仍依赖于进口。

  目前世界上高纯度锆、铪市场份额被几个国家所占,法、美、俄等是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大国,如法国的塞佐司公司的核能海绵锆的产量约为2000吨/年,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形成了相应的锆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以前的进口锆材大部分用于核反应推上,哈峰分离技术出现后最近3年一直在研究在其他领域作用,所以我们打开了另外一个窗口,除了核定建设之外,我们在其他领域里研究出了它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所以它在专家的评估下获得了有价值的数据。

  而且这项技术与国际技术相比更具有优势,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锆、铪新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绿色环保,同时可以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来降本增效。更为重要的是,“氧化锆/氧化铪混合物的火法分离方法”,填补了世界空白,将从此改变我国在军用与民用工业中高纯度锆、铪材料至今仍受制于人、依赖于进口的局面。

  记者:朱董,在您看来,“颠覆性技术”写入十九大报告有何深意?这对我们建设科技强国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朱董:这是对我们科技人的一种鼓舞及肯定,在当今社会,很多不同方面的创新,我们都能去拥抱它。但是,自然界里面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尤为重要,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希望今后国家在新材料方面的创新更加被重视,尤其是我们这个锆铪分离技术它带动了在整个各种领域里面所需要的,我们遇到的困难,瓶颈,都能够通过我们这些新材料完成这些设备的制造,而这些设备的制造就缺了很多优秀的材料,特别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有最好的技术没有好的材料好的设备没有精密制造还是做不到,所以我们要通过各个方面来完成我们母机设备,母机材料的制造,来完成想要的产品。

  当前我国核军工、核电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提出了做大做强、创国际一流的口号,坚持自主创新、有力保护国防建设、推动核能和平利用成为我国核工业的战略目标和决心。锆、铪分离形成生产规模及实现锆、铪产业化,不仅能结束长期依赖进口,更为发展核军工、核电工业提供了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锆、铪分离技术科学研究是一项助力国家核工业发展必不可缺的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

  记者:您怎样看待个人创新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奋战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您有何建议?

  朱董:是这样的,像我们这个锆铪分离技术是我们个人创新的,但我认为它应该是属于国家的,因为它要服务于我们这个国家才有价值,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有义务去创新去发展。另外,作为科研人,我们站在科研一线,一定要有工匠精神,要有创新精神,努力钻研,踏踏实实的,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面,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一定要坚持。

  记者:新时代、新征程,2018是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下一步,您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希望在业内能达到什么新高度?

  朱董:我们2018年先把第一条流水线实行量产,后面不断的加大力度实行产业化,希望在3年,分3期完成我们的目标,然后逐步把应用产业做好,锆铪新材料它不仅是哈峰的,更属于中国人的,属于中国的,我们希望锆铪新材料在不远的将来登上世界的舞台,能够亮相全世界。我们坚持了那么多年,把这个项目做好,然后物质财富留给了国家,留给了人们,我们要把这种不断进取不断进步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记者:您觉得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整个高端制造业升级?

  朱董:我希望通过我们大量生产的锆铪新材料来应用于各个领域,能够在这些领域上提产升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功能,然后我们说锆铪新材料在它的功能方面主要是以高温合金,高温耐互材料为基石,所以我们有很多装备,设备机器都能够实现生产发展,我们这个锆铪新材料可以矗立在全中国高端制造行业,我们说的“两机”项目,航空发动机,两机轮机,环保产业,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化学制造等多领域里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真正引领国家高端制造业升级。

  记者:朱董,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朱董:我希望,我的这项锆铪分离技术,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科技强国增添一份力量。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靠党和国家的培养和教育才能有今天,对于祖国和人民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对于金钱的引诱有着天然的抵抗力。因此,不管是在研发时期,还是在成果展示期,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能为了钱财而放弃初心,要坚持不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服务服从于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记者:谢谢朱总刚才给我们分享了那么多关于锆铪分离先进的理念及先进技术。最后,衷心祝愿朱总发明的锆铪分离技术能够对我国的制造业起到颠覆性的变革,真正引领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

  人物名片:

  朱兴峰,锆铪火法分离技术发明人、上海哈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其一直致力于研发锆铪分离技术,2015年10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朱兴峰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830391号),此项发明被北京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价值为93.9822亿元,此项技术的发明,不仅刷新了世界锆铪分离技术的研究水平,更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之路注入了极大的新能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