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能产业统计方法及实证研究

2022-02-09 15:56  来源:汪洵 上海市核电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核电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必将发挥积极作用。2021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为国家核电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向十四五,上海核电产业正在向建...


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核电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必将发挥积极作用。2021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为国家核电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向“十四五”,上海核电产业正在向建设国内领先的核电产业发展中心的目标而迈进。
 
在此背景下,开展上海核能产业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客观和定量反映上海核能产业的动态发展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会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和上海市统计局,共同开展了上海核能产业统计方法研究。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核电产业基础上,对核能产业涉及的统计范围、内容、领域等进行界定,设计了全面反映上海核能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测算。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制定一套适合上海核能产业实际情况的统计方法, 为领导决策、政策出台、经济分析等提供有力的统计数据支撑。
 
1  核电产业基本情况
 
1.1国内核电基本情况
 
发展核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核电事业从1970 年开始起步,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跻身于世界核电大国行列,正在向核电强国迈进。
 
一是核电规模跃居世界前列。截至 2020年 12月 31 日,我国大陆共有 4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容量约 4 988 万千瓦,核电在运规模居全球第三位。在建核电机组数为 17 台,总装机容量约 1 853 万千瓦,核电在建规模居全球首位。
 
二是核电技术水平全球先进。我国核电技术已迈向国际先进行列,进入三代为主的技术发展新阶段。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掌握了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研发与落地也在加紧布局,聚变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形成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之一,已形成基本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包括核电工程设计、设备材料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燃料保障等。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确保安全基础上,积极有序发展先进核电,积极推进核能多用途开发利用,构建先进核能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核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2上海核电产业现状和趋势
 
上海作为国内最早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从秦山核电站开始起步,经过 50 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核电装备制造和核电技术服务基地。当前,有约 200 家企事业单位从事核电产业相关业务,基本构建起制造、服务、建筑三大支柱的核电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围绕核电站建设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承包、建设安装、运行维护等较完整的核电产业链。
 
一是核电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外企和民企“四轮驱动”发展。从 2005年至 2020 年年底,累计承接核电装备订单超过 1 000 亿元。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核岛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近 40%;常规岛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 30% 以上,其中三代“华龙一号”系列市场占有率达 43%。
 
二是核电技术服务业优势日益凸显。集聚一批从事核电研发设计的专业研究机构和设计院,如上海核工院是国内实力最强的核电总体设计院之一,中国能建华东院、上海成套院、上海自仪院在常规岛研发设计、仪表控制检测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一批综合性、专业化的第三方检验、测试及验证机构,具备了核电产业向服务型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是引入一批重量级机构和企业落户。积极引入核电运营评价领域国际权威机构以及运维服务龙头企业落户,为上海核电产业体量增长带来较大潜力。2019 年 4 月,中核检修从深圳迁入上海;2019 年 9 月,核电运行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在沪注册成立;2020 年 3 月,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上海代表处获准注册登记;2020 年 11 月,中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
 
四是以核电为主实现三个拓展。第一,从核电向核能拓展。着力开展小型堆、空间堆等新堆型研发及应用,实现向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等非电领域拓展。第二,核电向核技术应用拓展。上海应物所、上海联影、上海科兴等企业,开展基于核反应堆技术的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研发、诊疗设备国产化研制以及辐照技术应用研究。第三,从产业链前中端向核环保延伸拓展。上海阿波罗作为乏燃料干式储存容器领域国内领先企业,积极开展密封容器、转运容器、贮存容器等乏燃料干式储存容器国产化研制。
 
展望未来,上海将基本实现“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承包、建造安装、运行维护”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核电产业发展中心。到2035 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核电产业发展中心。
 
2  上海核电产业统计现状及问题
 
2.1统计现状
 
2.1.1核电产业概念
 
核电产业是以实现核能发电为核心,包括核燃料制备、发电设备制造、核电站建设、乏燃料处理、核电站运行维护及相关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产业整体,它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九大行业门类。
 
2.1.2现行统计涉及多个行业小类
 
从国家统计口径来看,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2018 版)(以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核电产业被纳入战新产业 6 新能源领域,战新分类代码为 6.1,共包括 6.1.1 核燃料加工及设备制造、6.1.2 核电装备制造、6.1.3 核电运营维护、6.1.4 核电工程施工、6.1.5 核电工程技术服务等 5 大类,对应的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布在 2530 核燃料加工、3599 其他专用设备制造、4414 核力发电、7249 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7320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共 15 个行业小类,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国家战新产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核电)
 
 
2.1.3纳统企业情况
 
目前,在沪共 200 家企事业单位从事核电产业的相关业务,经过初步摸排和市统计局对接,除去小微企业、非独立法人单位、注册在外地但在本市开展核电业务企业不在统计范围内,共计 59 家规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简称)纳入统计范围,其中,制造业 41 家;服务业 15 家;建筑业 3 家。从战新产业统计口径来看,上海核电产业共计 9 家企业被纳入战新产业新能源的核电领域,其中核电制造业 7 家,核电服务业 2 家。
 
2.2存在问题
 
从统计现状来看,目前上海核能产业统计面临的主要瓶颈是现有的核电产业统计方法难以全面反映上海核电产业全貌。
 
2.2.1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未纳入
 
在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涉及核电统计 15 个行业小类中,未能完全覆盖上海核电产业重点行业和企业:一是核电建筑业、事业单位、部分核电服务业未列入统计范围。包括中核检修、中核五公司、国核工程 3 家核电建筑企业,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点涉核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上海中核浦原(房地产业)、上海中广核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二是纳入战新产业统计目录企业数量较少,仅9 家被纳入战新产业目录核电领域(见表 2)。综上,现有统计口径难以实现对上海核电产业全貌统计。
 
表 2 上海核电企业战新产业匹配情况表(规上企业)
 
2.2.2现行方法不能完整统计核能产业
 
企业核电业务占比起伏较大,现行统计方法(企业法)不能客观准确统计上海核电产业真实情况。从企业核电占比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核电受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市场波动较大(2016—2018 年国家未核准新的核电项目),企业往往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由此造成:一方面全核能业务企业较少,目前全核电业务企业 10 家,占比 14.3%(规上 + 规下)(具体见表 3);另一方面企业核电业务占比起伏较大,随着新项目开工,比如某企业 2019 年核电业务占比为 25%,2020 年核电业务占比则为 50%。因此,仅采用现行企业法也不适用于上海核能产业统计。
 
表 3 企业核电业务占比情况表(规上 + 规下)
 
2.2.3 无法反映核电产业延伸拓展
 
现行核电产业统计范围仅包括传统的核电产业领域,未反映核电产业的延伸拓展。依据上海核电产业发展趋势,上海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已进一步扩大,由单一核电向核能、核技术应用拓展;由民用向军民融合、国防应用拓宽;核电产业链向核环保产业延伸。因此,现有核电产业统计范围应进行相应的扩大,在原有核电产业基础上,增加核技术应用企业、核医药企业。
 
鉴于以上问题,为全面真实反映产业现状,我们在现阶段采用核能产业统计口径来开展统计。
 
 
3   上海核能产业统计方法制度设定
 
上海核能产业是指在沪围绕核电站建设开展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承包、建设安装、运行维护等核电相关业务,以及核技术应用、核医药等业务的产业集合, 初步确定纳入我市核能产业统计范围有 71 家。由于其统计口径与战新产业统计中的核电产业有所不同,因此称为核能产业,以示区别。
 
3.1 统计原则
 
(1) 全面覆盖,适度前瞻。坚持统计对象全面,做到覆盖所有核能相关业务企业;坚持统计业务全面,做到覆盖核能产业的全部产业链条,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产品,适时纳入统计范围;坚持统计内容全面,做到总量与质量兼备、存量与增量并重。
 
(2) 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根据实际情况统计的数据,才能作出正确和科学的决策,指导上海核能产业不断发展。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实际情况,在测算过程中防止虚算或漏算。搜集信息真实可靠,符合实际,确保调查误差最小。
 
(3) 规范合理,及时有效。为准确反映上海核能产业推进成果和现状,采用统一规范的定义、口径、分类、方法,保持统计口径和指标稳定性,以确保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统计工作必须是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开展,避免贻误整理分析的时间,使统计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上述统计原则,上海核能产业总体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分阶段推进统计工作,逐步实现从规上到规下统计范围全覆盖,从季度到月度提高统计时效,统计指标从总量到质量指标进一步深化。
 
3.2 统计分类
 
根据现行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017),上海核能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门类,因此,统计分为核能制造业、核能服务业、核能建筑业三大类。
 
其中,核能制造业是指对核能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军转民核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进行整合,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核电主设备及辅助设备、电气及仪控系统、核电材料、核医疗设备、核医药等的产业集合;核能服务业是指围绕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核能应用,所衍生的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检测认证、调试检修、运行维护、教育展示、人员培训、核燃料循环利用、核技术应用等服务的产业集合;核能建筑业是指从事核电站工程承包、安装施工等业务的产业集合。
 
3.3 统计指标
 
3.3.1 总量指标
 
衡量企事业单位总量指标主要有总营收、总产值、总产出。
 
总营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总量指标。是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核能制造业、核能服务业、核能建筑业均有这个指标,但事业单位不统计该指标。
 
总产值:反映一定时间内企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服务总价值量。其中制造业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核能制造业、核能建筑业均统计该指标,核能服务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不统计该指标。
 
总产出:反映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各项收入或支出以及应交增值税总和。其中,企业总产出是指总收入和应交增值税合计,事业单位总产出是指总支出和应交增值税。核电服务业统计该指标。表 4 列出各总量指标与行业细分对照情况。
 
表 4各总量指标与行业细分对照情况
 
上海核能产业统计总量指标的选取:结合上海核能产业统计范围含有部分事业单位实况,且后续三个行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可加和原则,总量指标采用总产出,计算方法为:上海核能产业总产出 = 核电制造业总营收 + 核电服务业总产出 + 核电建筑业总营收(总产出与总营收可以进行加和)。
 
3.3.2 科技创新类指标
 
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占比:反映企业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所占比重。计算公式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与高级职称的人数之和)/ 从业人员数总和。
 
研发费用占比:反映企事业单位用于单位内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计算公式为:研发费用 / 总营收。其中,研发费用指企事业单位开展R&D 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实际支出。
 
专利数:反映企业或个人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申请并获得受法律保护专享的知识产权成果数。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上海核能产业科技创新类指标选取:为准确反映上海核电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或产出量化水平,兼顾指标可获取性,随着统计工作逐步深化,最终确定选用研发费用占比作为反映科技创新的第一阶段统计指标。后续伴随统计口径渠道的进一步畅通,适时增加专利数和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数等科技创新类指标统计。
 
 3.3.3 经济效益类指标
 
利润总额: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亏损以“—”号表示)。
 
成本费用:反映企业在产品经营中所耗费资金总和,包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 / 成本费用总额 ×100%。
 
纳税金额:反映企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程度。包括企业应纳各种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上海核能产业经济效益类指标选取:根据上海核电产业以部分核电业务企业为主,结合实际可获取性,经济效益类指标作为后续进行拓展深化指标,在第一阶段试计算中不作统计。
 
3.4 统计周期
 
在一个统计周期年度内,统计周期一般分为月度、季度或年度。如下表所示:不同指标统计周期不一致,甚至同一指标在不同行业领域统计周期也不一致。综合考虑不同领域同一指标可进行测算加和汇总,不同指标测算周期保持一致等因素,设定统计周期为一季度一次,一年四次。
 
3.5 统计方法
 
战新统计方法主要采用行业法+ 企业法+ 产品统计法+ 系数推算法进行统计。其中行业法是指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有专门行业小类,以全行业计入进行统计, 称为行业统计法。企业法是指对于不能按行业划分的,运用企业调研等方法确定战略新兴产品企业名单,按企业名单进行统计,称为企业法。产品统计法是指对于既要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又要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要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根据企业填报的相关产品产量进行统计。系数推算法是指对于目前统计产品目录中没有包含的产品,既无法按企业法也无法按产品法进行统计,按照企业部分产品所占比重来进行系数推算,以此测算这部分产品产值。
 
鉴于核电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中无专属行业分类,不能用行业法进行统计;企事业单位中全核电业务企业仅 10 家左右,其余单位仅有部分核电业务,不能用企业法进行统计;也没有确定产品目录,不能用产品法进行统计等。借鉴上述战新产业统计方法,采用系数推算法进行测算:即按照企业核电相关产品所占比重作为系数,以此测算这家企业核电相关业务规模,最终推算整个上海核能产业规模。
 
4   上海核能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4.1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测算,2020 年,上海核能产业总产出 214 亿元,同比增长 16%。其中制造业营收 94 亿元,同比增长 12%;服务业和建筑业总产出合计 120 亿元,同比增长 19%(见表 5)。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源于:一是随着国内核电站建设逐步进入正常轨道,如自 2019 年下半年起,“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有 10 台机组核准建设;二是上海核电产业集聚效益显现,如 2019 年迁入的检修企业和研究院等。
 
表 5   2020 年上海核能产业总产出情况
 
4.2 集中分布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从行业分布看,上海核能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2020 年, 核电制造业和建筑业规模合计为 155 亿元,占全市核能产业 72%。一方面这符合核电站建造投资的分布特点,以一座压水堆核电站造价投资为例来看,设备投资占比约 50%,基建投资占比约 40%,而研发设计仅 6% 左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上海核电产业链中装备制造业和工程建设(建设安装)环节实力较强,而前端基础研究较弱的产业现状。
 
4.3 呈现出产业跨界融合特征
 
随着科技创新推进以及产业空间不断发展,上海核能产业呈现出产业融合特征。一是与生物医药领域融合加快发展。已聚集上海联影、上海原子科兴药业、上海欣科医药等核能与医学融合新型核医疗企业,2020 年实现核医药营收约 20 亿元,占核能制造业比重 21%。二是与深海深空等领域融合不断深化。如新成立的某核动力公司,推进基于核反应堆技术与船舶制造技术融合的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未来项目建成投运,将带来产业规模较大增长。部分科研院所积极推进核反应堆技术与深空融合建设。
5   完善上海核能产业统计工作举措
5.1 完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效率
 
适时完善统计方法,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伴随上海核电产业的快速变化,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产业统计对象也日趋复杂,因此统计方法制度也应及时调整。如认真甄别目前采用的统计指标实际价值,对没有价值或者功能重复统计指标进行精简和合并,根据工作需要,引入反映产业自主创新等新指标。为提升统计效率,随着工作不断深入,考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
 
5.2 动态调整范围和系数,确保数据准确性
 
数据准确性是统计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现行统计范围基础上,应持续跟踪了解产业发展新态势,关注新引入重大项目或机构、新成立企业等增量情况,企业重组合并等存量优化情况,企业行业代码属性变化等领域调整情况,调整统计范围,确保统计范围覆盖全面性。定期调整企业核电业务占比系数(一年一次),确保统计测算工作的准确性。
 
5.3 优化统计频率,提升统计时效性
 
现行上海核能产业统计频率为年度或季度,在月度上不进行测算,同时统计时效性也基本滞后 1 ~ 2 个月。随着统计工作逐步推进,包括数据统计渠道畅通和拓宽,统计指标也将逐步得到完善。下一步,为更加及时掌握上海核能产业发展动态现状,随着统计渠道进一步延伸,推进统计频率向月度优化,提升统计时效性。
 
5.4 加强统计分析,发挥参谋作用
 
统计分析在行业经济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在统计获取的数据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由表及里的认识,分析产业运行内在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因此,在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环节之后,应加强统计分析,提升统计分析能力,发挥统计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对领导决策、制定政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刊载结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