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北移” 核能综合利用开启生态建设新篇章

2021-06-09 16:14  来源: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能综合利用  核能利用

近日,山东核电联合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启动核能综合利用——温排水培育红树综合研究项目,在海阳核电排水口附近岸滩种植红树成树50棵、幼苗20棵、胚轴300棵。


昨天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日,山东核电联合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启动核能综合利用——温排水培育红树综合研究项目,在海阳核电排水口附近岸滩种植红树成树50棵、幼苗20棵、胚轴300棵。该项目主要利用核电厂低品质余热移植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红树,打造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提升核电厂周边区域“蓝碳”汇集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作出指示,一定要把红树林保护好。红树林是三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能够抵抗强烈的风暴和海浪。单位面积的红树林可以吸收的碳高达陆生森林的十倍,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此次移栽的秋茄是南方优势红树植物种类,既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还能净化海水和空气,素有“护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山东核电确立了高品质热能发电、中品质热能供热制水、低品质热能生态建设的梯级高效核能综合利用思路。此次利用低品质余热开展“南红北移”科研项目,是核能综合利用之生态建设篇的重要实践,将在改善海洋生态的同时,提高核电厂的热效率及清洁贡献能力。受纬度、气候等条件限制,“南红北移”是一项复杂、有难度的科学实践尝试,移植成功后将有利于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保护滨海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构建多物种蓝碳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顺利推动温排水培育红树林研究项目落地,山东核电多次与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并赴威海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治理示范基地实地勘察,了解红树林幼苗培育和生态修复新技术,同时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等专家共同探讨确定红树林种植方案。

红树种植后,山东核电组织专人开展巡检和跟踪监测工作,每周开展水温、泥土温度、空气温度、风速、植株高度等测量,每半月组织开展主要水质指标分析监测,积累了大量的本底数据和跟踪监测数据,为后续红树林培育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在我国,自然生长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港澳台等热带、亚热带地区;2020年,红树林成功扎根在北纬30度。此次“南红北移”温排水培育红树综合研究项目,将红树生长的最北端从原来北纬30°的浙江舟山北移至北纬37°的海阳核电海域,为北方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探索了新方案。

挖掘核能潜力,敢想更要敢干。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碧海蓝天,山东核电一直在路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