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阴云还要笼罩在人类上空多久?

2019-10-27 16:00  

  在核能出现的短短一百年时间里,给人类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既有利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核能成为新时代人们新的能源选择,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不过核能也成为了环境的新型威胁,而且是一种尚未有有效的控制手段的威胁源。核能技术可以分为军用的原子弹技术和民用的核电技术,而这两种应用方式都曾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比如美军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等。在这些事件中,人类所表现出的无能为...


  在核能出现的短短一百年时间里,给人类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既有利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核能成为新时代人们新的能源选择,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不过核能也成为了环境的新型威胁,而且是一种尚未有有效的控制手段的威胁源。核能技术可以分为军用的原子弹技术和民用的核电技术,而这两种应用方式都曾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比如美军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等。在这些事件中,人类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不得不让人担忧核能的应用前途,因为对于核污染的无能为力的处置,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原子的力量

  在中学物理中,我们就学到: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或是由原子组成分子进而形成物质。原子论的观点最早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古希腊人留基伯提出的,其认为原子是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是不可分的、永恒的、无限的,而且原子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够通过理性来认识。

  不过现代化的原子学说来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科学家终于证明了原子的真实存在,在十九世纪初,英国人道尔顿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的原子学说。

  到了二十世纪前后,人类对于原子的认知越发的深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E=MC,说明了质量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定的能量,所以原子中含有极大的能量。就像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中列加索夫教授说的一样:每一个原子都像一颗子弹。

  二、凌晨的灾难

  1986年4月26日凌晨时分,一声巨响惊醒了普里皮亚特的居民们,人们看到不远处的电厂发生了爆炸。随后消防队开始出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二消防站的28名消防员只是当成了普通的火灾来处理,所以第一批的消防员和救护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普里皮亚特,有一部分当地居民来到了铁路桥上,在那里看着爆炸所带来的美丽的光线,其实那是辐射物在空气中的电离现象,在铁路桥上的人们受到了强烈辐射,大部分死于核辐射,那座铁路桥也被称为“死亡之桥”。

  经证实,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机组发生了爆炸,核反应堆的内部堆芯完全暴露,形成了严重的泄漏和爆炸事故。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也是第一例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的国际核事件。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事故所造成的核泄漏物的放射性就已经是广岛原子弹的两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在空气中的四号机组的堆芯会不停的释放着放射物,所以辐射并不会停止。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受到了波及,大量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到这些地区,这样一来,因为事故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统计,还有事故造成的后续长期影响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难以估算的数值。

  三、灾难中的人性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带来的巨大压力,无时无刻不让人觉得压抑到窒息。在灾难中,人性光辉的闪耀终于可以让人稍稍松一口气,有“切尔诺贝利三勇士”,有不顾自身安全的矿工,还有在高辐射区域内工作的军人、工人、医生等等。

  在事故的前期为了消除火灾,选择在核燃料上空覆盖硼和沙子,这也带来了危险,铀会融掉沙子形成一种熔岩,理论上这是可控的。但是救援前期的一些行为导致反应堆下方的水箱充满了水,从而产生了热爆炸的隐患。如果热爆炸成真,所产生的能量大约在二到四兆亿吨之间,足以摧毁方圆三十公里以内的一切事物,包括切尔诺贝利剩余的三个核反应堆,这也意味着整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在一百年内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在该区域生活着超过六千万人口。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派遣三名熟悉地下室和管道系统的工人下去,手动开启闸门,打开水箱,使得水箱中的水可以被抽出来。而对这三名工人来言,管道里的水的污染水平可能会使他们在一周内死去。

  阿那南科、贝兹帕洛夫、巴拉诺夫选择接受这一切,他们选择牺牲自己,他们义无反顾,他们面临生死危机,幸运的是,在接受了治疗后,三位勇士都活了下来。

  四、切尔诺贝利的核阴云

  放射性污染是潜伏的致命危机,看不见摸不着,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束手无策,只能被动的等待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四号机组损毁,产生大量辐射,但乌克兰由于能源的缺乏,其余三台机组依旧在运行,最终在2000年其余三台机组也依次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停止运营。在事故结束后,苏联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去污工作,但是依然保有很高的污染程度,哪怕在事故二十周年以后,四号反应堆的外部石棺的辐射量依旧远远高于安全水平,核污染的处理难度可见一斑。

  对核事故产生的核污染源的处理更是难上加难,甚至第一批前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牺牲的消防员等人的遗体都是使用特制的铅质棺材,并且用水泥进行掩埋,因为他们的遗体都已经成为了新的放射性污染源。如何对待灾后的四号机组又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反应堆内的核元素的放射性会一直释放,为了有效阻止核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前苏联政府在整个四号机组的外围打造了长270米、宽150米、高100米的封闭式混凝土石棺。由于四号机组范围内的巨大辐射,所以不能就地搭建,而是先使用混凝土浇灌好形状,在使用重型机械吊装进去在搭建,减少暴露在辐射下的时间,但是参与石棺建造的军人、工人等依然承受了相当大的放射性污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二十五年后,福岛核电站的泄露事故又一次爆发,为人类敲响警钟。历史上的核事故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做,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是我们回溯核能发展史的缘由。

  延伸科普:

  在核能技术出现、发展的近百年里,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天翻地覆的,核能技术的优势明显,原料体积小,发电对大气污染小,不排放废气。对于核能发电的反对大多都是来自于对核能安全的不可控性的担忧、恐惧。核能的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因为在已经过去的历史上,核能的利用经验都是建立在血与泪之上的,人类都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核污染的危害之大、之难以清除是事实,但是历史的回顾就是为我们提供经验,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追求更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图为技术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