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国之重器” 自主技术赋能三澳核电站建设

2023-12-14 10:59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浙江核电站  三澳核电站  中广核集团  华龙一号

东海之滨,海阔浪涌。在浙江最南端的海岸线上,我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投资的核电项目——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站雏形已现。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该项目建设现场调研了解到,随着该项目2号机组顺利完成穹顶吊装,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各个重要部件正在陆续入场安装。


东海之滨,海阔浪涌。在浙江最南端的海岸线上,我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投资的核电项目——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站雏形已现。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该项目建设现场调研了解到,随着该项目2号机组顺利完成穹顶吊装,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各个重要部件正在陆续入场安装。

作为“国之重器”,“华龙一号”机组带动我国核电产业链迅速崛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核动力”。中广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依托“华龙一号”项目建设,中广核联合产业链企业持续开展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及核心技术的攻关研发,并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广核对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链的牵引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主技术成就“国之重器”

初冬时节,凛冽的海风给浙南海边县城苍南带来阵阵寒意。然而,三澳核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几十台塔吊耸立,工程车辆有序进出,大型设备陆续进场安装,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作业。

依山傍海,在观景台上俯瞰整个项目工地,昔日的渔村和滩涂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一众建筑物中,两个巨大的椭圆形圆柱体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搭载了两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核岛”。“核岛”是核电站安全壳内的核反应堆及与反应堆有关的各个系统的统称,主要功能是利用核裂变能产生蒸汽,是核电站的心脏。

穿上特制的劳保鞋,戴上安全帽,经过多道戒备森严的闸门,以及布满各种线路和管网的蜿蜒通道,记者终于走进核电站的核心区域“核岛”。

在三澳核电站巨大的椭圆形“核岛”内,仰望4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大穹顶,动辄十几米高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已就位,工人正在有序进行着主管道焊接等工作。

“目前,‘华龙一号’已经全面实现核岛主设备、核二三级泵、电气设备、核级仪控系统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华龙一号”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属于三代核电反应堆核心设备,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与二代改进型CPR1000机组相比,反应堆压力容器使用寿命由40年提升至60年,技术要求更高、制造标准更严、制造难度更大,代表着我国三代核电关键设备研发制造的最高水平。

“华龙一号”的面世,是一段自主技术成就“国之重器”的探索旅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法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M310堆型),在深圳建设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当时,大亚湾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几乎为零。

上世纪90年代,从建设岭澳一期核电站起,中广核逐步了解并掌握核电站设计及建造技术,逐步培养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链,推进设备国产化,岭澳一期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至建设红沿河核电站二期时,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87%。

2023年3月25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投产。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采用“华龙一号”的机组,其投产成为中国核电产业链协同奋进、做优做强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目前,中广核“华龙一号”研发和设计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得的奖项及专利达580余项,建立了一套国际先进的自主核电标准体系。

核电产业链高质量崛起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目前中广核“华龙一号”已取得国际顶尖标准认证。围绕“华龙一号”,一条由数千家企业组成的核电产业链已经崛起。

目前,国内已建成以中国一重、国机重装和上重铸锻为产业龙头的大型铸锻件和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为产业龙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上海阿波罗机械、重庆水泵厂、中核苏阀、江苏神通阀门和大连大高阀门为代表的核级泵阀制造基地,以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DCS系统制造基地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掌握了核岛和常规岛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产业链,有力促进了我国核电工业发展。

“依托20台CPR1000(中广核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方案)机组批量建设,中广核积极引导构建聚焦质量、竞争有序的核电设备供应市场,带动了产业链五千多家企业共同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核电设备产业链。”在今年11月中旬举行的中广核“华龙一号”产业链建设会议上,中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利民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核电产业链构建方面,中广核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会员单位已从最初的50余家增加至139家,参与“华龙一号”项目建设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5400家,实现超过1000台套核电高端设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有力提升了核电设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宁小平称,依托联合研发中心,中广核联合国内产业链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装备、持续突破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实现核岛主设备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建立起一套国际先进的自主核电标准体系,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链韧性和实力。

“依托中广核‘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中国一重完成了二代到三代的核电设备更新迭代,实现了企业由单件小批量到智能化、批量化生产的转型发展。”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一重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许崇勇表示,在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过程中,大家共同见证了我国核电装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为经济增长注入“核动力”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处于重要时期,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持续注入“核动力”。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

以三澳核电项目为例,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全部商运后,每年将为浙江乃至长三角提供清洁能源约525亿千瓦时,这与2022年整个温州市用电量相当,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60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余万吨,相当于造林11万公顷。

从商业价值方面看,按目前市场情况测算,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全寿期内在国内创造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并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另外,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将为我国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近200亿元。

展望未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表示,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广核将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紧紧围绕清洁能源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