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功勋文功元:年近百岁,一生只为核事业

2022-06-17 14: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功元  核工业  核能发电  秦山核电站

作为中国核事业的先驱,文功元是核工业四〇四厂首任厂长,是二二一厂副总指挥,是二机部核电局局长,从核武器到核民用,他为中国的核事业无私地奉献了终生。


在纪念核工业创建65周年座谈会上,有71人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文功元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为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他是核工业四〇四厂首任厂长,是二二一厂副总指挥,是二机部核电局局长,从核武器到核民用,他为中国的核事业无私地奉献了终生。


文功元

回顾老人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从戎马倜革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他的格局与睿智至今仍鼓励着后辈前行!

一切以大局为重

根据我国原子能工业发展规划的需要,1957年12月,四〇四厂开始筹建,文功元任首任厂长,主持全面建设。

工厂筹建首先需要选址,这时经过筛选已初步确定了两个备选地址:一个在内蒙古乌梁素海附近的大青山麓,一个在西北戈壁滩上。但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宋任穷还想再多几个点进行对比,于是就让文功元再选一个点。

经过实地细致勘查,文功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又选了一个新点,就在磴口附近。

把这三处选址摆在一起,是否合适,高低立判。

大青山麓的选址,因为地下水与乌梁素海和黄河相通,排污问题无法解决,首先被否定了。

而磴口所在的草原上,无论是排放、用电还是交通都比较方便。唯一的缺点是用水不便,要从黄河中取水,扬程高达300米,由于用水量大,要消耗许多电。

戈壁滩各方面条件异常艰苦,唯一的好处:水是自流水,虽然距离20多里路,比较远,但不需要用电。

对比之下,中方倾向于磴口。

当时的苏联专家则主张选址在戈壁滩,因为这样节省。

1957年7月,文功元(右4)参加四〇四厂选址工作

但是身为一位负责任的厂长,文功元不只是考虑节省这一个点,更多的还是综合考量,除了考虑生产,职工的生活也是他关心的因素。

于是他不同意选址戈壁滩。

问题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宋任穷部长来做文功元的工作:

“我也认为磴口这个位置很好,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但是苏联人的意见也要听一下,毕竟现在是我们有求于人,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两国关系。等以后我们掌握了技术,还不是想建哪里建哪里,那时我们才是真正的说了算。”

宋任穷的一席话让文功元深思,很快他坚定地说:“我同意放在戈壁滩,一切还是要从大局出发的。”

一场关于选址的争议最终以采纳苏联人的意见而落幕。

但文功元也更清醒地知道,中国人若要顶天立地,说话有底气,就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艰苦卓绝搞建设

为了使中国人早日掌握核心技术,真正地站起来,大家心中都憋了一股气,四〇四厂筹建的速度也提升了很多。

当时四〇四厂对外称为西北矿山机械厂,也叫甘肃矿区,为了保密,对外的联系地址、电话信箱都是兰州市,但真实的地址离兰州市区有800多公里,厂子就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

职工在搭建帐篷

平地起家难。刚到戈壁滩时,所有人都住在帐篷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人吃尽了苦头,戈壁滩风大,说刮就刮,由于风沙大,饭碗里、水缸子里都有沙子,吃到嘴里咯牙,晚上吹大风的时候,沙子可以把帐篷压塌,一个龙卷风就能把一堵正在砌的墙吹倒。

艰苦施工

1958年冬天是文功元率队进驻戈壁创业迎来的第一个冬天,他与大批施工队伍一起坚守在戈壁滩。

“全副武装”睡帐篷也是那个冬天留给所有建设者的寒冷记忆。穿上棉衣棉裤,戴上皮帽子,捂上大口罩,钻进被子里还冷得直哆嗦。

职工在工地上加紧建设

第一个冬天大家是熬过来的,但工程没停,队伍没撤。

通过1958年一个冬季的努力,工程的准备基本就绪,一些必要的附属设施,如机修、汽修、预制构件厂、车站、采石场等,也都规划完毕,陆续开工兴建。物资供应系统、生活供应系统也基本建立起来,为第二年的全面铺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文功元在从抗大挺进敌后的路上曾感染过痢疾和肠炎,当时敌后根据地药品奇缺,只能用喝石灰水这种土办法治疗,因此也给文功元落下了后遗症,后半生只能吃软烂的食物,身材一直很消瘦。

但在这里,文功元和所有人一样,从不搞特殊。

整个工地热火朝天,物资运到后,不管是工人、还是领导,只要工作离得开都去抬。只要是事业需要,一呼百应,没有一个叫苦的。经过大家千辛万苦地努力,工程进展顺利,各方面的人员陆续到场,这个往日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日渐热闹起来。

1960年,因为新的工作安排,文功元离开了他奋斗了三年的四〇四厂,但这里从此也成为他最挂念的地方。

与家人聚少离多

由于工作调动频繁,加上核工业严格的保密纪律,对于自己的工作,文功元从来不谈,家人也从来不问,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

常年工作在大西北,文功元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父亲只有回来开会时才能顺便回家看看,平日是见不到的,包括春节。以至于偶尔一次去幼儿园接儿子,可儿子却不认识面前的这个人是自己的爸爸。

尽管因为工作无法照顾家庭,心中也有愧疚,但他对中国核工业的初心从未改变。

1964年10月16日,文功元恰好在北京和家人在一起。

那一天下午,文功元突然让儿子把频道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新闻,而在这之前,他是从不干涉儿子听连载小说和评书的,这让一家人都感到奇怪。

直到晚上23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新华社的《新闻公报》,这时大家才知道当天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这件事之后,家里人隐约感到文功元的工作可能与核事业有关。但也无从考证,因为工作的缘故,文功元养成了缄默不语的性格,他不爱说话,在家的时间更是很少与孩子们交流。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坚信中国人能搞出核电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决定上马秦山一期核电项目,根据中央发展核电的精神,1977年,二机部组建核电局,文功元出任第一任局长。

但此时关于核电建设的发展方向却是争议不断,靠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建设,还是以我国为主、自力更生发展核电,这个问题在中央各部委的争论非常激烈。

事关我国核电发展的长远计划,问题落到了时任核电局局长文功元身上。

为解决争议,文功元到各个地方实地进行调研,经调查,文功元惊喜地发现:中国搞核电是有条件的。

1980 年,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也已指出,中国已初步形成原子能工业体系,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所以此时已不是客观的问题,而是主观上能否下定决心去干。

因此,文功元根据调研情况,给邓小平同志写了报告。

在报告中他说:“现在争论的症结并不在进口或是国产,而是在于很多人不相信中国自己能搞出核电。”问题一针见血,直达目标。

不久,邓小平批示:“核电应该搞,而且要自力更生。国家计委可以批些钱,先进行试验。”

邓小平同志的这次批示明确了核电发展方向,文功元最终也以自己科学的推论影响了高层的决策。

与此同时,文功元开始积极组织核电站的厂址勘探。


文功元(右5)勘察秦山核电厂厂址

1979年,他组织人员踏勘了浙江台州、温州及嘉兴3个地区的7个县16个点,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分析,文功元提出了在海盐县建设核电站的可能性。

1982年6月,核工业部与浙江省联合上报了定点秦山厂址的报告。

1982年1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厂址确定设在浙江海盐。

中国的核电产业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对此,文功元功不可没,正是因为他坚信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由此才引领我国核电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晚年生活简单自律

拼搏了半生,离休后,文功元终于在家中过起了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联播》,一期不落的报纸是《中国核工业报》,尤其是只要报纸上有关于四〇四的消息,他都会细心剪下来,整整齐齐贴到本子里。在他的心里,始终关注着那个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生活中,他一辈子没穿过一套西服,只穿中山装。虽然衣服未必是新的,但衣服总是保持着干净整洁。

文功元(右四)与老同事们

九十多岁高龄时,他还依旧每天坚持散步。

2009年10月1日,已是96岁高龄的文功元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观看了建国60周年庆典和阅兵仪式。

在老人生前最后的时光里,虽然日常起居都已经很困难,但他始终坚持着写回忆录,记录了他为中国核事业奋斗的点点滴滴。

2012年1月,文功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老人尽管战功赫赫,却一生低调,生命的最后,他忘不了的仍是中国核工业的发展。

向老人致敬!向所有无私奉献的核工业人致敬!

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