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站是我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出国门的第一站,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全球三代核电建设的参照,是继中国高铁之后又一张“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2016年4月10日,卡拉奇核电站K2核岛模块化吊装
华龙出海,中巴再续核电情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柴尔沙漠西北部、印度河东岸,坐落着恰希玛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的建设与商运实现了巴基斯坦核电从无到有,为地区繁荣增添了强劲动力。
起初的卡拉奇核电项目现场是一片荒地,零星的几处杂草,看不出半点生机……比起恶劣的自然环境,语言不通成为中核华兴建设者面临的更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核华兴建设者想起了曾参与恰希玛核电站的老朋友拉姆让。
一个电话,阔别5年后的拉姆让兴奋地来到了卡拉奇核电站,前期现场语言鸿沟被慢慢填平。早班会上,拉姆让用当地语言对现场巴工讲解工作安排,同时担当中巴员工的翻译和向导;积极主动帮助巴工协调沟通,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患病巴工及时送医送药,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当好沟通桥梁的同时,拉姆让还积极邀请朋友来现场工作,经培训合格上岗。拉姆让的到来使得中巴两国员工的情谊不断加深。
拉姆让担任早班会翻译
真诚互助,带着“老铁”过上好日子
恰希玛核电站与卡拉奇核电站为巴基斯坦人民带去了工作和收入,很多人因为建设核电站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阿根就是他们之中的代表。
1993年6月23日,19岁的阿根得知由中核华兴建设的恰希玛核电站在离他家10公里的地方落户了,他没有告诉家人,一个人穿着灰色长袍和拖鞋步行来到核电站应聘。热情、聪明、好学、勤快的阿根一眼就被中核华兴砂石场负责人看中,经过培训合格,便被安排在砂石场上班。
春节期间,因中方部分人员回国休假,现场作业人员紧张,为保证施工进度,砂石厂负责人开始培养阿根学习技术,安排中方员工教阿根学习中国造蹦蹦车驾驶技术,一个月后阿根就能独立地驾驶蹦蹦车,从此项目部有了第一个巴工蹦蹦车司机。几个月里,阿根用蹦蹦车完成了运输混凝土浇筑砂石场厂房与设备基础施工。但他不满足于蹦蹦车司机技术,在两年之内先后学会了装载机、压路机、平板车、洒水车等驾驶技术,为砂石场建设发挥了骨干作用,也成为中核华兴培养的唯一能驾驶多种机械车辆的巴工技术能手。“嘎么嘎么,咕噜咕噜,强格拉强格拉!说中国话、开安全车、为中巴核电建设服务”成为阿根的座右铭和口头禅。
巴工阿根携儿子伊布达祝贺中国好、祝贺华兴好!
授人以渔,携手共育中巴友谊之花
卡拉奇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中核华兴在汲取恰希玛核电站建设的经验之上,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主动为巴方员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在制度层面,严格巴工招聘流程,相继实施《巴工薪酬管理办法》《巴工考勤管理制度》《巴工劳保管理制度》,规范巴工日常行为,提升巴工工作技能。
人才培养上,中核华兴着力打造巴工产业工人队伍,通过现场质量安全流程图、对错图识别,提高巴工识别质量安全风险能力;通过中方人员“一拖一、一拖二”手把手帮教,提高巴工技能,开展“我带巴工快成长”活动,实现“以中带巴”;坚持每周开展技能专项培训,提升质量安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选拔优秀巴工,担任班长助理、副班长、班长与工长助理,推动巴工主动提升劳动技能;开办巴工汉语培训班,助力解决语言障碍,为未来巴工参与核电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K2K3核电项目部开展巴工职业健康教育
自项目开工以来,中核华兴累计培养了8000多名技能熟练的优秀巴工,其中170名塔吊司机、指挥、司索,创下了塔吊群安全运行219万工时,设备安全运行记录62万小时,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100%,有效工作天数1825天的安全纪录,有力保障了塔吊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高质量完成每天的垂直运输任务,为项目各个施工节点及重大里程碑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夜晚的卡拉奇车水马龙、机器轰轰,能在异国他乡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是每一位奋斗海外华兴人的幸福,也是责任和担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