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院2个项目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2021-10-27 14:16  来源:原子能院    原子能院  核物理  中子散射  反应堆压力容器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由原子能院牵头承担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项“中子散射关键技术及前沿应用研究”项目、“高性能计算”专项“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分别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展区亮相。

“中子散射关键技术及前沿应用研究”项目展台现场

“中子散射关键技术及前沿应用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原子能院刘蕴韬研究员。由原子能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承研单位,针对我国中子大科学装置中子谱仪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的瓶颈问题,展开了中子束准直、聚焦、探测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中子聚焦单色器、中子径向准直器、双晶石墨单色器、大面积涂硼探测器等关键部件国产化,使样品处中子通量提升10倍以上;在国际首创大面积涂硼中子探测器,打破了国际对3He中子探测器的垄断。这些成果在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绵阳研究堆三大中子科学平台中得到广泛应用,将有效降低中子谱仪的建设成本,并显著提升其运行效率,推动中子科学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促进中子分析技术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重大领域的应用。同时,项目结合我国对航空发动机研制的迫切需求,利用中子无损检测技术,开展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残芯和单晶一致性检测、高温合金涡轮盘三维应力场分布及高强镁合金体织构随控轧工艺演化研究,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及航空结构材料研发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关键数据,为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发及实施保驾护航。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在“中子散射关键技术及前沿应用研究”项目展台前观看展览

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由原子能院牵头,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9家单位共同承研。该项目秉承“瞄准应用痛点,发挥超算优势,聚焦核心技术,发展自主软件”的实施原则,依托典型国产超级计算机,突破了“反应堆物理、热工、力学多尺度、精细化耦合计算技术”“材料辐照脆化和辐照肿胀多尺度模拟计算技术”“基于E级计算机的超大规模并行求解技术”“多源数据、多模型、多物理装置结合的模拟验证技术”4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了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结构力学、核燃料与材料5款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计算软件开发工作,建成了我国首个基于E级超算数值核反应堆装置原型系统(简称CVR1.0系统),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脆化预测及国家重大反应堆工程堆芯计算分析方面取得了典型示范应用。目前,CVR1.0系统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3项,发表论文44篇,申请企业标准3项,注册商标11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并跑、局部领跑水平。

“数值反应堆原型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4项主要亮点成果展示

“十三五”以来,原子能院积极响应国家和中核集团关于“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提升科技源头创新能力”的号召,持续加大对基础科研与高新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建立先进核能关键装备及核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造核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原子能院两个项目团队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充分发挥了核分析技术与核反应堆设计的优势,攻坚克难,在多项关键技术及前沿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将持续至本月27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