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就是“国之重器”铸造者

2020-12-03 10:31  来源:中核集团    核电  福清核电  华龙一号

24℃的艳阳,轻洒在筒体十段的桁架上;在风中摇曳的红毛草,茁壮成长的有些可爱;扑腾欢舞的飞蛾,还在钢筋丛中打闹。这里是十二月的漳州,一点也没有冬天该有的样子。这里是10个月完成十段筒体吊装的华龙一号,四处闪耀着中核二四人最美模样。


24℃的艳阳,轻洒在筒体十段的桁架上;在风中摇曳的红毛草,茁壮成长的有些可爱;扑腾欢舞的飞蛾,还在钢筋丛中打闹。这里是十二月的漳州,一点也没有冬天该有的样子。这里是10个月完成十段筒体吊装的华龙一号,四处闪耀着中核二四人最美模样。

每天一套“功课”

在钢衬里模块六正式吊装前一天的授旗仪式上,接过“1号核岛1RC钢衬里10段党员突击队”旗帜的就是漳州钢结构安装队施工主管朱立余。作为来到漳州核岛的第一位钢结构工长,朱立余的身上带着共产党员特有的韧劲。

“把吊索具放这边箱子里。”12月2日早上,模块六吊装结束后,人群散去,朱立余强打着精神忙着组织人员收拾吊索具。早上4点就早早来到现场,经历一番紧张的吊装工作后,他的眼睛布满血丝,黑色的大眼袋无力地向下耷拉着。

“老朱,都结束了,你回去休息吧。”

“不着急,我把这边收拾完再回去。”

朱立余负责过多次钢衬里模块的拼接和安装施工管理工作,但每次面对钢衬里施工任务,依旧一点不敢松懈,要仔细地将任务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一天,优化施工逻辑。然后在每天的早班会上做好人员施工安排,讲清楚注意事项。全天跟踪施工进度,随时解决施工面临的问题。施工结束后,仔细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没有任何问题。每天做完必做的这一套“功课”,他往往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离开现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字典里没有白天和黑夜,只要有需要就会永远坚守在第一线,更是在春节期间放弃了举家团圆的机会,面对突发疫情,顶住压力带着所有留守的弟兄们,没日没夜的拼搏在核岛一线。

“朱工,今天这么早就走,不像上次模块五那样在现场守一夜了?”“都检查好了,我们信心十足,明天肯定顺利。”吊装的前一天,朱立余一反常态,早早准备离开现场。

在他看来“如果把一切都做到万无一失,那结果也将是好的。”他早已将吊装路线是否有阻碍物、地面是否有杂物、人员安排是否到位等一系列事项检查核实,确保万无一失。从3月24日的模块一吊装成功,到如今的模块六,他从未错过“华龙一号”的任何一步成长。

焊工没有好袜子

焦糖色的皮肤,袖子拉到胳膊上,露出许多小圆点状和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疤痕。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瘫坐在班车座位上,双腿懒懒地往前伸着,露出一截脚踝,套在上面的袜子像胳膊一样布满“疤痕”。

“董工,你这袜子该换了,别不舍得。”

“焊工没有好袜子。”面对同事的调侃,董庆峰毫不在意地回答。

从秦山二扩到福清核电再到漳州核电,有着22年工作经验的董庆峰参加过许多次钢衬里焊接工作,是名经验丰富的核级焊工。因为钢衬里焊接技术要求高,作业面狭窄,他经常需要根据焊接的角度来调整姿势确保视线与焊接面平行,并保持一个姿势两三个小时不动。核电现场往往临近海边,现场风大,经常一阵风吹来,近千度的焊渣落在胳膊上和脚上,立马烫穿衣服和袜子,胳膊和脚上传来一阵刺痛。而董庆峰常常要忍着痛坚持到焊接结束,避免因为突然的动作导致焊接出错。长此以往,他完成的焊接任务越来越多,胳膊和脚上的疤痕也越来越多,袜子也都变得“千疮百孔”。但他并不觉得这些丑,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一个焊工成长的痕迹,是证明一个焊工经验丰富的最好见证。现在,董庆锋已经是焊工班的班组长,带领着40名焊工负责钢衬里的焊接工作。他把他的经验一点点的教给这些年轻人。

日出东方,天空浮现一片金灿灿的朝晖。模块六吊装结束的时刻,一阵鞭炮声响起,传递出胜利的喜悦。董庆峰停下手头的动作,抬头望向1号核岛,眼里满是自豪与坚定。继而,锤了锤发酸的肩膀,又继续专注地带领他的团队进行2号岛模块一的焊接工作。

我来接你们回家

晚上10点,在钢结构安装队的办公室里,一群年轻人专注地盯着眼前的电脑,忙碌的工作。“都还在啊?”一声熟悉的询问打破了办公室里的寂静。

“乔队,来了。”

“我来接你们啊。”

在多个钢衬里模块同期拼接和吊装,现场作业点多面广,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在吊装的前一周,钢结构安装队迎来了工作最忙的阶段。那段时间里,乔军辉每天都要召开小型例会,对吊装路线、配重设置、人员安排、应急措施等遇到的问题一一讨论解决,经常要忙到深夜。乔军辉有时因为紧急会议离开,便在会议结束后带着夜宵回来,再把大家一个个送回去。

 

“一个团队一条心“,在他看来,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在关键时刻不仅要为团队指明方向,更要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刻陪伴。

吊装完成,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中,乔军辉却拿出手机,拨通队里技术员的电话,安排下一步工作。一次吊装的结束也意味着下一次吊装工作的开始,他要带领团队立马奔赴下一个更大更重要的目标。

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一群人的力量却能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朱立余、董庆锋这样的人,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全力拼搏,才一次次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才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