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核安全所90多人集体辞职,核安全所跟核电企业有什么关系?

2020-07-20 10:04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核电企业  核安全所  核安全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核安全所”)职工,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


据报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核安全所”)职工,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

之后,《新京报》跟进报道,工作人员透露,辞职是部分职工个人选择,“基本上都是到相关的技术成果投资公司去工作,都办理了正常的辞职手续”。

由于涉及核能科研,部分投资者担心核电企业上市公司会受影响,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其中,中国广核回复表示,该事件与公司没有关联。

eo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合肥核安全所为核能基础研究的科研单位,基础研究更偏试验性质,与企业工程应用有较大差别,一般核电企业不会与核安全所产生直接业务来往,但在科研创新上,科研机构与相关核电企业仍会有部分合作。

以合肥核安全所为例,其所涉项目和成果与国内核电企业业务方向有一部分联系,故eo就合肥核安全所相关资料和项目进行梳理。

合肥核安全所创立背景

2018年12月,合肥核安全所所长吴宜灿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介绍了核安全所成立背景: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核泄漏事故,专家呼吁重视核安全基础研究。在前后两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白春礼院士等持续推动下,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得以启动。其中,“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作为第一批先导专项立项,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詹文龙院士任总指挥,吴宜灿研究团队负责“铅铋冷却反应堆”项目。同年9月,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揭牌,吴宜灿被任命为筹建负责人。

报道所提的吴宜灿研究团队,指的是FDS中科凤麟团队。

根据FDS官方网站介绍,官网显示,吴宜灿为中科凤麟创始人。FDS团队由于在次临界反应堆领域的长期积累,将承担ADS专项反应堆相关项目的研发任务,计划于2017年左右建成热功率为5-10MW的铅铋冷却反应堆,目前正在开展反应堆设计、铅铋回路和关键设备研制工作。

另外,网站对ADS项目投入也有相关介绍:2011年1月,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专项—ADS嬗变系统”正式启动,国家基金委和地方等也出台一系列相关研究计划和配套措施对此进行支持,计划投资数十亿人民币研究嬗变处理核废料技术,建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系统(ADS)。该专项计划利用大约20年时间分三期开展ADS原理验证装置CLEAR-I、ADS实验堆CLEAR-II和ADS示范堆研制工作。

“铅铋冷却反应堆”项目

根据中科院院刊2016年发布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专项报告,专项取得若干项目进展关于10MW ADS铅铋冷却反应堆,2016年进展完成度为完成方案设计和通过技术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设计的评估工作由意大利ANSALDO NUCLEARE公司完成——根据2014年12月一份中央单位单一来源政府采购审核前公示,国内目前不具备液态铅铋冷却反应堆方案设计的评估能力,能提供该评估能力的只有意大利ANSALDO NUCLEARE公司,因此只能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方案评估费用为400万元。

然而,在2016年铅铋冷却反应堆在完成方案设计后,是否有新的科研进展,却未见进一步披露。FDS团队原计划2017年左右建成热功率为5-10MW的铅铋冷却反应堆,但至今未有该反应堆建成的确切消息。

合肥核安全所官方网站消息显示,2017年7月8日,合肥核安全所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铅铋冷却反应堆”项目课题顺利通过了科技目标、科研管理、财务和档案四个分项验收。

官方信息透露,项目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个紧凑型临界/次临界双模式铅基研究实验堆设计,发展了包括氧测控、主泵、换热器、堆芯组件等系列铅基堆核心技术,建成“数字仿真堆、中子物理实验堆、工程验证实验堆”三座特色“反应堆”工程实验样机。

而就在同一年的9月28日,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组织专家在兰州召开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分项验收会,表示ADS专项团队经过6年的努力,实现了ADS强流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重金属散裂靶、次临界反应堆三大系统关键技术突破。

但在关键技术突破列举时,并未提到上述三座特色“反应堆”工程实验样机,也未提到热功率为5-10MW的铅铋冷却反应堆。与铅铋合金相关的技术突破表述为:建成规模化的铅铋合金技术综合实验回路。(详见文末“2019年9月ADS项目验收”相关链接)

合肥核安全所的发展

合肥核安全所和FDS中科凤麟团队是否同一个团队,难以完全区分。从面上信息看,合肥核安全所于2011年开始筹建,而FDS中科凤麟团队始于1986年,两个机构有各自的官网,但所长和团队创始人都是吴宜灿,且目前所列出的研究方向完全重合。

打开合肥核安全所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其研究方向并不只有铅铋冷却反应堆。

据介绍,合肥何所围绕一个学科焦点(中子物理与核安全),面向两大应用需求(常规核系统安全、革新型核技术),依托三大平台(三座实验反应堆),开展四大领域(裂变核工程、聚变核技术与材料、核医学及应用、核信息学及软件)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中子源与应用技术、核能与核安全战略、先进裂变堆工程、聚变核技术与材料、核技术交叉应用、同位素工艺与放射化学、核应急与辐射防护、 风险与安全评价、核信息化与仿真技术。

而这些方向,和FDS中科凤麟研究方向完全重合。

尽管合肥核安全所官网对于机构的人数未作说明,但根据媒体公开信息,2018年,合肥核安全所人才队伍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但在2019年只有200个人,2020年90多人辞职后,剩下100多人左右。

而FDS中科凤麟官网信息显示,中科凤麟主要从事先进核系统研发及技术产业转化,是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为基础,以中科瑞华、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为技术产业化平台的科技集团。

官网称,2002年至今,FDS中科凤麟团队连续承担IAEA和ITER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完成我国首个ITER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多家相关单位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目前,团队已与三大核电集团、60余家同行院所及高校、100余家核电设备制造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科研人员在核能相关领域20余国际学术组织和20余国内学术组织任职。

与核电相关的项目成果

合肥核安全所为媒体广泛报道的还有名为“核电宝”的技术。2016年9月,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中科院:将推出世界首台迷你“核电宝”》。

乍一看,这似乎跟核电有关系,但实际上,“核电宝”跟目前核电站所采用的二代加、三代核电技术并没有直接关系,跟前文所提到的“铅铋冷却反应堆”项目关系更为密切。

根据中科院官方知乎号“中科院之声”2016年10月的文章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牵头的“麒麟一号”中国铅基快中子反应堆研发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设计研发的 “铅基堆冷却剂技术综合实验回路”和“铅基堆冷却剂氧测控技术”日前通过成果鉴定。“沿用这项技术,未来,我国还将率先推出集装箱大小的迷你型核电源装置‘核电宝’。”文章称。吴宜灿同时透露,除了“麒麟一号”,该团队还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迷你小型反应堆的建设,并将其命名为麒麟号“核电宝”。

可以看到,“核电宝”还未有实现发电的实物存在,距离2016年已过去3年多,但这三年多,未有更多关于“核电宝”新进展的消息。

相对于“核电宝”,合肥核安全所另一个项目成果——超级蒙特卡罗核计算仿真软件系统(SuperMC)也许得到实际应用。

合肥核安全所官网介绍,中子输运设计与安全评价软件系统SuperMC“超级蒙卡”历经二十余年持续研发、十余次版本升级,源代码120余万行,可应用于核能系统设计与安全评价以及辐射医学、核探测等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该软件已通过国际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第三方测试和认证。

据《中国科学报》2016年报道,2015年11月,以三位领域内院士为组长的成果鉴定专家组,评价 “SuperMC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道亦称,SuperMC成功应用于“华龙一号”的核设计与安全评价中,为解决“华龙一号”核能软件自主化作出了贡献。

不过,从中核、中广核官方渠道,未能搜索到SuperMC相关应用的新闻动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