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工程:探索特色党建机制推进华龙一号高质量发展

2019-07-16 09:23    中核集团  华龙一号

  在我国推进高质量智造的道路上,能源央企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作为我国核事业、国防事业、经济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之一,中核集团中核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发挥自身技术储备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效实现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  在中核工程公司,以党建促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已形成了风潮。在具体实践中,组织是基础一步,先锋是核心一环,自主是关键一招。在华龙一号首堆建设优秀业绩的背后,中核工程以党建的力量推动着国之重器的研...


  在我国推进高质量智造的道路上,能源央企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作为我国核事业、国防事业、经济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之一,中核集团中核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发挥自身技术储备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效实现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

  在中核工程公司,以党建促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已形成了风潮。在具体实践中,“组织”是基础一步,“先锋”是核心一环,“自主”是关键一招。在华龙一号首堆建设优秀业绩的背后,中核工程以党建的力量推动着“国之重器”的研发与建设。

  “党的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作为我国核工程设计的发源地,中核工程以思想文化引领为“动力源”,以研发设计为“龙头”,始终坚持“抓党建从业务入手,抓业务从党建出发”的原则,深入推进公司党建工作,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工程建设中始终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自主三代核电发展保驾护航。

  守初心“无死角”穿起“万根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核工程肩负着“核工业国家队”的重要职责,需要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穿透力”,建设出一支“听指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党员队伍。为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强化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中核工程党委将“聚核能之力,谋国泰民安”的企业愿景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相联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支撑,全面提升员工群众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注入内聚力和动力。

  中核工程党委不断增进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紧贴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着力将日常生产和职工群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无论异地监造攻关还是常年驻巴基斯坦,中核工程公司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做到了专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设到哪里。完善的党组织建设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是中核工程作为设计总承包单位承担的首个海外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期间,中核工程陆续派出设计代表及调试人员超过150人次。海外工作人员流动性强、文化环境封闭,中核工程海外临时党支部成为了大家的“精神驿站”。相比国内员工,海外员工对进行有组织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参加支部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核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洪早号召公司党员重视学习,并强调要学在深处。中核工程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党员教育体系,着力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党员教育效果,实现了公司各单位、各级党组织党内教育“无死角”。

  2016年以来,公司党委加强党建工作创新,以党员教育为切入点,逐步开发了以公司内网“两学一做”教育专栏、微信公众号“党建云平台”、“党建书苑”体系、“核聚党建”培训体系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党员学习教育体系,该体系成为企业党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四位一体”全方位党员教育,穿引起基层党组织的“万根线”,使党员更有获得感,党组织向心力和企业发展活力日渐增强,“下活了”公司党建促进业务发展的“一盘棋”。

  担使命“自主”攻克“娄山关”

  

  随着国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核能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应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而企业党建工作则需要在促成二者的融合上发挥职能优势。中核工程找到核能央企党建工作助力企业发展的内生逻辑,进而在新时代构建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党建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企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党的建设这个“第一工程”,企业党建与经营改革同频共振。党建与生产经营的“四同步”“四对接”,把党的组织力量转化为推进先进核能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公司的改革力、发展力、执行力。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华龙一号等一批关系中核工程全局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中核工程党委充分尊重党员科技干部和一线党员职工在组织中的话语权,并将组织建设成果有效覆盖到更广大的非党员职工群体中。面对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被攻克,不改革、不求变,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线科研设计人员深知科研创新是不能停歇的工作,中国核电要想在世界上站住脚、站稳脚,核电技术研发人员必须要不停地往前快步走,扎实推进研发设计工作。

  中核工程党委深入开展华龙一号优化研究和创新升级,持续推进华龙一号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数字核电专项建设;全面推动前沿技术预研,形成自主能力,掌握话语权。中核工程和兄弟单位携手并肩,一次次用实践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时代是核工业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技术换代升级期、产业格局转型期,中核工程党委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营造主动科研创新氛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着眼于长远,一张蓝图绘到底,又着手于当下,一锤接着一锤敲,为到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引领核能利用发展的科技型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接续奋斗。

  抓落实“核一家”成就“核效率”

  

  中核工程将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推进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中核工程党委在工程一线、创新创效、安全、质量、保密等各个重点领域,深化党员联合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建设,加深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底色”和“行动标签”,引导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展示攻坚克难的志气。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是极其复杂的大工程,而华龙一号是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站,建造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二代核电站的M310堆型,华龙一号土建和安装工程量均增加约1.5倍。中核工程是华龙一号机型研发设计总体院并作为首堆工程(福清5、6号机组项目)的总承包单位,以EPCS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协同参建单位,“领衔”推进项目进度,承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

  基层党支部和普通党员们以“六同”理念为指导,坚持“融入工程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程”的思路,默默地付出,用自己的行动“浇灌”华龙一号使之成长。为了实现华龙首堆工程建设重大节点这个共同目标,组建党员联合突击队是他们在华龙首堆建设中履行党员职责的方式。通过成立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党委突击队等党建活动,中核工程实现每个支部有品牌,每名党员有任务,在华龙一号项目的关键路径、关键任务的落实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一线。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党员联合突击队的探索源于福清5号机组常规岛汽轮机运转层施工。华龙一号的汽轮机运转层采用了全新设计,与福清核电1~4号机组相比,其结构尺寸、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施工难度增加,这给项目各参建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眼前的困难和工期目标的压力,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福清项目部第一党支部在施工现场集装箱内组织了一次党员活动。共有20余名党员参加了本次活动,他们来自于总承包方中核工程福清项目部第一、二党支部、业主单位党支部、参建单位党支部和监理单位党支部。参会党员均直接参与施工,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团队”。队员们坐在一起,针对图纸问题、大型埋件安装、施工组织等问题展开讨论,共同为推进汽轮机运转层施工建言献策。

  那一刻,大家完全打破了不同单位之间的界限,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各单位的党支部是“核一家”,共同承担着华龙一号的责任和使命。在这次活动中,党员同志针对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担当。“我承诺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我承诺遇到问题随叫随到”“我承诺全力以赴保证施工”……一句句承诺在简陋的集装箱里显得尤为真诚。

  走进华龙一号现场,不时会看到“党员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各个区域,旗帜所在即是华龙大团队的攻坚阵地所在。在探索党建促华龙建设的路上,中核工程与大团队一同越走越远也越走越顺。各参建单位边界被打破后,整个工程运转由“发动机”转变为“永动机”,各方人员、各环节紧密配合,顺势补位。依托管理的智慧,大家合作、共生,使工程高效运转。

  如今,华龙一号首堆已顺利通过“冷试”大考,正紧张筹备“热试”大关。“我们走过了华龙一号首堆建设最难走的一段路。”中核工程总经理刘巍总结道。正是基于党建的力量,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自2015年5月7日项目正式开工以来,22个一级里程碑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打破了全球核电建设史上首堆必拖的魔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工业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