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成功接收2020第一批核电厂低放固体废物
2020年伊始,来自国内两大核电站的共计208m3低放固体废物顺利转运至甘肃酒泉核技术产业园内的东方园林低放射性废物库贮存,待后续减容处理。此举标志着东方园林低放射性废物处置项目暂存库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东方园林甘肃东方瑞龙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瑞龙)作为东方园林环保集团控股子公司,在甘肃注册成立后,随即与国内核电企业展开合作,聚焦核电低放固体废物的减容处理处置相关业务。截至目前,东方瑞龙已建成5000m3低放...
2020-01-09
美国计划在乌克兰为其核废料建造储存设施
据RosSMI报道: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的一名未具名雇员透露,美国计划在乌克兰为其核废料建造一个危险的储存设施。该消息人士透露:美国人想在乌克兰建立一个核废料仓库,该仓库将建在斯拉夫提奇镇(基辅地区)。它将以从美国进口的设备为基础,用于存储核废料。
2020-01-02
加拿大计划在休伦湖畔建立核废料储藏库
加拿大计划在休伦湖畔建立一个永久的放射性物质国家储藏库,这个储藏库将存放核能发电产生的乏燃料。总部位于马里兰州塔科马公园的非营利组织超越核组织的放射性废物专家凯文•坎普斯表示:乏燃料是最糟糕的废物,它是高放射性辐射核燃料,它永远是危险的。据了解,目前该计划遭到多方反对,加拿大目前有将近290万个用过的核燃料束库存储存在地面上,这些束燃料存放在产生废物的核电站场所的湿池和干容器中。 大约有1.28亿磅的高放射性物质,并...
2019-12-09
中国核电:安全系数很“硬核”
广岛原子弹爆炸让人触目惊心,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令人心有余悸。由于核能的特殊性,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我国核电站是足够安全的,完全满足国际上各安全监管机构对新建反应堆的安全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侯小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近日,他带领团队通过分析采集于我国沿海地区表层土壤中的钚(Pu)元素239Pu和240Pu,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臭氧层》上。 核活...
2019-11-25
日本政府向18国使馆解释: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危害很小”
福岛核事故已过去8年,但在福岛县内仍有大批污染物等待处理。特别是最近,外界纷纷对储存在福岛核电站水箱中具有放射性的大量冷却水感到担忧。11月21日,日本政府就这些污水的现状、如何处理等问题,召集在东京的各国大使馆举行了说明会,并再次在会上称,将污染水排入海中危害很小。 据日本《产经新闻》21日报道,参加说明会的外国使馆来自18个国家及地区。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和东京电力公司负责人等在会上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氚总...
2019-11-22
日本称排放福岛污水危害“非常小”民众反对排污
日本经济产业省声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受辐射污染的水如果排入大海或大气环境中,危害将非常小。 经产省18日向一个研究辐射污染水处理方法的政府小组委员会送交报告,作出上述推断。 按照经产省的说法,如果把现有污染水处理后在1年时长内排放出去,排放点附近的海水年辐射水平将是0.052至0.62毫西弗,大气年辐射水平是1.3毫西弗,远低于自然界年均2100毫西弗的辐射水平。 西弗反映辐射剂量对生物组织作用大小。每千克生物组织吸收1焦...
2019-11-21
中国第一座重水研究堆退役获国家立项批复
近日,中国第一座重水研究堆(101堆)退役获得国家立项批复。 101堆是中国首个实施退役的重水研究堆,对于中国建立研究堆退役能力体系、为其他堆型退役提供技术示范、为核电站退役提供技术支撑,巩固中核集团及原子能院在退役治理领域技术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01堆退役是中国核设施退役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由原子能院退役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具体实施,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围系统和主工艺系统、后堆本体的顺序分三个阶段实施,并同步...
2019-11-19
《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烟台发布
10月31日,在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能源局、中国能源报社等共同主办的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主任张洁非宣读了《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试行),倡议核电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守好安全这一生命线,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据了解,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次聚焦安全质量的一份自律公约。 《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试行)原文: 第一条: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质量是安...
2019-11-08
俄罗斯耐事故燃料完成首次测试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TVEL燃料公司已在位于季米特洛夫格勒的国家原子能反应堆研究所完成了耐事故燃料第一阶段反应堆测试。 2019年1月,俄罗斯VVER反应堆和西方压水堆燃料棒的2个实验性耐事故燃料组件已装载到具有MIR研究堆水化学模式的水回路中。第一个辐照周期之后,两个燃料组件都从反应堆中取出。TVEL称,莫斯科TVEL研究机构Bochvar无机材料研究所的团队现场进行的初步检查表明,既没有发现燃料棒几何形状有变化,也没有发现包壳表...
2019-11-08
核电最强中国“芯”批量化入堆
我国全面掌握高性能燃料组件研制技术 中国核电技术迎来重大历史突破!10月30日,中核集团核燃料与材料研发中心在秦山核电召开 CF3燃料元件研制阶段总结会暨入堆见证仪式,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先进商用压水堆燃料组件首批批量化20组组件全部入堆。这标志我国全面掌握高性能燃料组件研制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核电品牌的整体出口。 CF3燃料组件被誉为核电最强中国芯。评审专家们表示,CF3燃料组件从设计上满足三代核电对核燃料的...
2019-11-07
加拿大正开展乏燃料贮存库选址工作
加拿大核废物管理组织已在安大略省伊格纳斯附近的一个场址完成了第二个钻孔的钻探,这是正在进行的选址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确定长期管理本国乏燃料的合适场址。 一位地质专家表示,大约需要8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各种测试。第三个钻孔的钻探也已开始,距第一个和第二个钻孔约2.5千米,在该地区正在准备另外3个钻孔。 该场址是核废物管理组织选址过程(包括技术和地质研究)中的5个场址之一。其余4个场址也都在安大略省。核废物管理组织...
2019-10-31
诺贝尔奖获得者希望用激光处理核废料
随着当今人类与气候变化作斗争,核电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对人类未来的唯一生存威胁。核电产生的废物具有数百万年的危险性,而且没有人能够妥善地处理它。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杰拉德·穆鲁(GérardMourou)在研究着一种有趣的解决方案。穆鲁认为,这种方案有可能将核废料转化为更安全的形式。 穆鲁与唐娜·斯特里克兰德(Donna Strickland)二人共同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因在罗彻斯特大学的激...
2019-10-28
核电闭式燃料循环启示录
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在早期军工时期有较好的基础和积累,但由于多种原因,后处理科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滞,目前技术已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 核电站卸出乏燃料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核电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际上对乏燃料的管理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闭式燃料循环,通过后处理回收乏燃料中有价值的铀钚等可裂变核素进行循环利用,第二种是以瑞典和芬兰为代表的一次通过,将乏燃料视为放射性废物直接深地质处置,第三种是暂...
2019-10-18
科学家期待3D打印部件帮助回收核废物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更有效地回收乏燃料。工程师通过多种方式回收核反应堆中95%的废物,只有5%作为长期废物贮存。现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首次打印出3D部件,为回收更多的核废物铺平了道路。 多回收2%的核废物似乎数量并不多,但这将极大地减少核废物贮存量和构成危害的时间。以前的处理技术产生5%的核废物,需贮存几十万年;而现在的技术只产生3%的核废物,贮存时间最长为1000年。研究团队面临如何将...
2019-10-16
大漠20载,为“后”顾无忧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 2010年12月21日,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四〇四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