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重要进展!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团队在高能量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进展。相关成果北京时间1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2023-01-07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动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2022-12-22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东方超环”承载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合作
11月6日,2022腾讯科学WE大会十周年如期举行。能否在地球上建造一个“太阳”持续供应清洁能源,用来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带来的危机?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分享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的前沿突破。
2022-11-07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准备着,点亮“人造太阳”
多年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为实现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的梦想,一直努力奔跑着,目标直指在中国大地上点亮“核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
2022-06-10
“我们的新时代”Vlog|“人造太阳”是如何“升起”的?
2021年6月8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完成了第10万次放电,当天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历史性时刻。
2022-05-30
中国实际应用“人造太阳”不是梦! 专访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胡建生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介绍称,聚变能科学可行性已经被证实,完成了80%以上的关键技术积累,中国有望未来30-50年实现聚变能实际应用。
2022-04-22
俄科学家:中国EAST聚变反应堆实验成世界科学最显著成就之一
1月13日消息, 俄罗斯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帕维尔·索罗金对俄媒表示,中国合肥EAST聚变反应堆实验成为2021年世界科学最显著成就之一。
2022-01-17
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埃斯特(Warren East):小型核反应堆有助于制造更清洁的飞机燃料
中国核电网获悉: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在上周于伦敦航空俱乐部的讲话中表示,小型核反应堆可能有助于该行业生产更清洁的燃料。伊斯特表示:寻求低污染燃料的发动机制造商正在关注被称为电燃料的合成材料,它们需要大量的电力才能产生所需的氢气,因此可以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也称为SMR)或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将反应堆连接到合成燃料工厂无疑将是一种竞争性解决方案 。尽管这项技术听起来很有希...
2019-12-10
中国核史:升起“人造太阳”
2006年9月28日,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并于2007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2006年11月,我国和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谈判的各方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及其它相关文件。
201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