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针对核电关键设备的智能运维平台在川诞生

2019-09-17 15:56    核电站  核电运维  核电运维

  一个核电站的上万件设备,每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千里之外的远程医生都能了如指掌,及时监测诊断。这个理想场景,正在四川走向现实。  5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故障诊断中心副主任何攀打开电脑上的PRID(反应堆远程智能诊断平台)界面,国内30余个在运核电机组报告故障情况一目了然。点开某一机组某一设备,振动幅度、频率值等诊断结果信息立即可视化呈现。  PRID,是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一个核电站的上万件设备,每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千里之外的“远程医生”都能了如指掌,及时监测诊断。这个理想场景,正在四川走向现实。

  5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故障诊断中心副主任何攀打开电脑上的PRID(反应堆远程智能诊断平台)界面,国内30余个在运核电机组报告故障情况一目了然。点开某一机组某一设备,振动幅度、频率值等诊断结果信息立即可视化呈现。

  PRID,是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的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反应堆远程智能诊断平台,也是全国首个针对核电关键设备的智能运维平台。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该平台入选2019年“十佳大数据案例”。

  “该平台的诞生,源自需求驱动。”何攀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就组织专门机构,开始自主研发核电关键设备监测系统。2007年,首次实现核电站松脱部件监测系统国产化。近10年来,又陆续研发泄漏等多项监测系统。目前,这些监测系统已应用到国内30余台在运核电机组上。

  但随着监测机组越来越多,“忙不过来”的现实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往是一个机组在本地设一台监测机柜。一旦有异常,本地系统就会给出提醒信号和初步监测结果。但如何“对症下药”,还需相关专家从成都赶过去现场处理。“费时费力,有时还容易错过最佳处置窗口期。”

  2013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开始研发建立第一代远程诊断平台。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机组关键设备,每月会产生上万条数据,以往靠人在电脑上一条一条去分析。”PRID项目技术副经理庞天枫说,近年来借助快速崛起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第一代远程诊断平台全面升级为PRID,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一些以往需几天才能完成的诊断分析,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实现。”目前,该平台正对数据的获取和传输做进一步优化,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及时性。此外,也将在优化反应堆各类关键设备的诊断算法和智能识别等方面展开攻关。按照计划,今年11月,该平台将在福清核电站整体部署试点。“以往更多是单独设备的远程诊断运维,整体试点将以电站为单位推行,覆盖面更大,效果更明显。”

  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工程研究所(二所)所长李朋洲看来,远程智能诊断,只是核工业智能转型的一个开端。“一个核电站的设备很多,仅阀门就有上万个。目前该平台只覆盖部分关键设备。未来,我们希望这个‘远程医生’能为更多设备看病,也能看更多的病。能为更多设备看病,需要将自动监测技术扩展应用到更多设备上;能看更多的病,需要不断依靠海量数据积累,并优化算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平台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判断力更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图为技术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