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技术革命,你知道吗?

2019-09-05 22:42    核工业  核电铀矿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图为七一九矿选择万吨堆浸场地  1987年6月,核工业万吨级铀矿石地表堆浸项目取得成功。该项目在工艺上填补了我国铀矿石万吨级堆浸技术的空白。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


图为七一九矿选择万吨堆浸场地

  1987年6月,核工业万吨级铀矿石地表堆浸项目取得成功。该项目在工艺上填补了我国铀矿石万吨级堆浸技术的空白。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

  上世纪80年代,七一九矿即将建成投产之际,国家就出台了铀矿冶“限产”政策。原本就因矿产品位低导致用常规水冶方法生产成本较高的七一九矿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当时的情况被大家戏称为“前有狼后有虎”,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时任七一九矿领导班子下定决心走技术革新这条路。

  从1981年开始,七一九矿对世界上公认的处理低品位矿石的先进技术——地表堆浸进行了试验技术攻关。1981年5月,堆浸试验小组开始进行试验。他们跑现场、搞设计,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搜集零星的外国资料,反复琢磨,触类旁通。在鹿井工区的天井里,他们对200吨品外矿进行淋酸、加水、取样分析……地表堆浸进行了试验,从几十公斤到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进行了无数次的技术攻关。

  “技术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在生产中有效的实用技术就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摸索,大胆开拓进取。”原七一九矿矿长陈正球是当时这场技术攻关的主要参与者,“摸索”与“大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

  万吨级堆浸遇到过许多瓶颈,不知道有多少个试验都以一无所获的失败而告终。课题组并不气馁,没日没夜地加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把问题解决誓不罢休……突破任何一个难关,他们心里都会泛起难以言表的满足与成就感。

  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收:1987年6月12日,万吨级矿堆正式加酸浸出。12400吨矿石,浸出率为91.9%,回收率为87.64%。这表明,万吨级堆浸取得了比常规水冶搅拌浸出更好的经济技术指标。1989年,七一九矿应用此项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将铀矿石的处理全部堆浸生产,与常规水冶比较,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工程量,吨金属处理成本比常规水冶下降了三分之一,年创效益300万元以上。

  1990年12月, 七一九矿“万吨级铀矿石地表堆浸”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堆浸工艺装备简单,劳动定员少,废水量少,建设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可处理较低品位矿石,并在三废处理、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七一九矿铀矿堆浸试验的成功,更是打破了堆浸只处理低品位矿石的概念,创新了堆浸堆设计及施工技术,在堆浸场垫层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处理高品位的矿石上也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优势。

  1987年后,多家铀矿山与有色金属公司来核工业七一九矿学习堆浸工艺,铀矿山与有色金属矿山掀起了学习应用堆浸技术的热潮。七一九矿“万吨级铀矿石地表堆浸”技术的成功,有效地促进了堆浸在生产上的应用,赋予了“呆矿”更多的生命力,带来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堆浸技术革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